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情节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8 09:01:48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情节(5)

2.还原历史情境,查找矛盾根源,多角度思考:烛之武凭一己之力怎么劝退秦军的?

提示:奉承示弱,郑知亡,高捧君;顺势陈弊,若郑亡,削弱君;以利相诱,若郑存,益于君;以史挑拨,揭矛盾,离间君;顺势推测,若郑亡,威胁君;陈述利害,君图之,情感君!

3.烛之武凭一己之力为什么能说服秦君退师?

提示:⑴高超的外交智慧。私见秦伯,以秦之立场,分析秦围郑之不足处。①从地理位置角度析之以势:“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秦在西,晋居中,郑在东,秦要越过强大的晋国,把郑国的土地作为自己的边邑,自然有“鞭长莫及”之困。②从力量对比角度晓之以理:此时亡郑,郑国的土地将被秦晋瓜分,秦晋利益均沾,然“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秦为晋做嫁衣。③从未来发展角度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君亦无所害。”让秦伯放眼长远利益:置兵于郑国,既可牵制晋国,又让郑国成为秦国向东扩张的阵地,“君亦无所害”。④从历史事实角度动之以情:一方面,援引历史,帮秦伯分析晋的本质:反复无常、贪得无厌。揭示秦晋关系的本质——表面上的同盟者,实际上的利害冲突者!对秦伯来说,前有晋惠公(晋侯之弟)的“朝济而夕设版”之举,后有晋怀公(晋侯之侄)的过河拆桥。另一方面,预测未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灭郑的可能结果:晋之野心,秦之损失。⑵维护国家利益为本。表面上,烛之武是替秦考虑,但唯有满足秦的逐利之心,给秦伯更大的利益诱惑,让渡部分国家利益,换得国家暂时的平静,是眼下的无奈选择,也是自己能为郑国争取到的最大利益。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选择,只有此一时彼一时的利益权衡。

叁愿可共白首--探究文学价值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情节(6)

《左传》既承袭了《春秋》的体例和写法,又丰富了春秋笔法(特点:一字寓褒贬,微言有大义,即记事简约,作者的态度蕴含在事实叙述中,让事实说话)的内涵,成为一部既有极高的学习价值,又极富文学水准的史传经典。

任务一:请找出你认为“微言有大义”的文辞并作简要分析。

举例:“围”:包围,大军压境,郑国东、西、北三方受敌,形势之危;“过”:过失,郑伯为承认有过,形势之“急”;“夜”:连夜,使者出使,时间紧迫,形势之“急”;“缒”:用绳悬人下坠,未开城门,事出紧急,形势之“危”;“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君”、“执事”两个敬辞,写出烛之武的尊敬,委婉,谨慎,不卑不亢;“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也已”语气词的使用,既有不满,又有不忍;......

任务二:请找出你认为“一字寓褒贬”的文辞,并作简要分析。

举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场战争,起源于郑文公的“无礼”,暗含作者对儒家“礼”的重视;“许之。”烛之武在国家危难关头,为家国利益挺身而出,暗含作者的肯定和赞扬;“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肆余生常相伴--探寻文化密码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情节(7)

“礼”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人成长和民族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劝谏内容、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礼貌原则中的会话策略,探寻“礼”文化密码。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情节(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