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写的是瀑布的背景,特别是“生紫烟”渲染了一种神秘的高贵的氛围。
“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个“挂”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本来瀑布是动态的,现在“瀑布挂前川”化动为静,神来之笔。谁有如此威力能够把这么大的瀑布挂在前面?
“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写瀑布的动态,一个“直下”把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写了出来。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绝妙的联想,也只有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才能做出如此奇绝诡辩的联想,但是细细一品就会发现,这样的联想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这是写水。
但是苏轼没有写,我们继续还原矛盾,他到庐山有没有可能写一写庐山的峰?庐山其实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由许多山组成的山系,所以在庐山有很多著名的山峰。当年李白游庐山就写过《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点出位置,五老峰在庐山的东南面。“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开始还没有爬上山,抬头仰望,芙蓉就是荷花,夕阳西下,阳光照在山峰上,五老峰像一朵金色的莲花。
“九江秀色可揽结”此刻已经登上了五老峰,九江美丽的景色一览无遗。“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看到如此美景,不禁感慨,我何不把家安五老峰在云松之间。这是写峰。
我们继续还原,苏轼去了庐山,有没有可能写一写庐山的云?去过庐山的人都知道,庐山云雾是一道著名的景观,当然能不能看到要看天气和机缘。唐代诗人孙鲂就写了一首《湖上望庐山》
“辍棹南湖首重回”本来坐船要回去了,现在又停下来回头看,看什么呢?“笑青吟翠向崔嵬”青翠的山色,崔嵬的山形,吸引了“我”。
当然更吸引“我”的是后两句,“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庐山在虚无缥缈之间,那简直是人间仙境。这是写云。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登庐山五老峰》和孙鲂的《沪上望庐山》,写的都是庐山的景色,苏轼的《题西林壁》是否在写景呢?
有人说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在写景,我们知道写景状物必须抓住特征写出特色,既然写的是庐山,那么这两句有没有写出庐山的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