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龚金平
影片《健听女孩》中的露比一出生,拿到的就是“困难”模式的人生剧本。她听力正常,她的父母和哥哥却全是聋哑人,这使她没有机会做家里的“宝贝”,而是从小就担任家人的“传译员”,并在体力和智力上过早地肩负起家庭责任。她热爱唱歌,且天赋异禀,但这对于母亲来说简直像是故意拉仇恨,用以反衬母亲不能发声的生理缺陷。她在成长阶段,备受同学的冷落与嘲笑,心情压抑,内心憋屈。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唱歌成为露比抒发情绪的唯一渠道,并在高中毕业时面临帮助父亲经营渔业还是追逐梦想的两难选择。最后,露比在伯克利音乐学院技惊四座,追梦之旅以如愿以偿的方式画上句号。家庭的特殊,现实的困窘,是影片在露比的成功之路上设置的障碍,以此凸显梦想的激励意义和抚慰价值,感召每一位普通的观众冲破现实的限制,追随内心的声音,向着更好的人生一往无前。
《健听女孩》海报
但是,露比的成功终究过于传奇,像是一次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露比没有系统的声乐学习经历,只是平时热爱听音乐,喜欢哼唱,在高三才加入学校的合唱团,只接受了维老师的短期指导,要轻松考入顶尖的音乐学院,这更像是影片为那些身处逆境却积极追梦的人送上的安慰剂。当影片有意无意地忽略声乐训练的漫长与艰辛,夸大才华的决定性作用,并将露比追梦的主要阻力放在难以释怀的家庭责任上,多少有点避重就轻,甚至给观众一种错觉,以为很多梦想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很多现实困难只要有人支持就可以攻无不克。
如果忽略《健听女孩》在露比身上涂抹的童话色彩,影片仍然具有非常饱满的情绪感染力。影片在现实质感和梦幻想象的交织中,将人生的粘滞与飞扬并置,将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欢欣交替前行,勾勒出人生的多种可能和百般况味。
露比一度为她的家人感到自卑,迈尔斯却表示非常羡慕,认为这才是正常的家庭,“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欢笑”。不像迈尔斯的家人,虽然都有言语的能力,却处于深深的隔膜与疏离之中。影片实际上也借此思考“正常”与“反常”的界限。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露比的家庭是“反常”的,但从家人之间的扶持与关心来看,他们家才是真正亲密、融洽的氛围。至于那些所谓“正常”的家庭,可能隐藏着太多的欺骗、背叛、疏远,难道不“反常”吗?
影片还在更为宽广的视野中诠释了什么是“爱”。露比在学校音乐会上与迈尔斯对唱了一首情歌。父亲后来问露比这首歌的内容,露比意味深长地说,那是关于需要另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感觉。将“爱”解释成彼此需要,而不是情感上的强烈吸引,或者感性冲动,这是对“爱”更为通透的理解与表达,融入了深刻的自我感知,以及触动心灵的依靠与信任。在这一刻,露比真正完成了成长。她以前可能只是从付出的角度,从责任的层面来照顾家人,但现在她知道,不仅是她的家人需要她,她其实也需要她的家人。露比在家人身上,看到了非常珍贵的信任、关爱、成全。露比一直沐浴在这种爱的光辉中,才能活得如此坦然、充实。
为了在影像上进一步呈现这种“彼此需要”的爱,影片对露比的两次公开演唱作了巧妙的艺术处理,既完成了她与亲人之间的心灵交汇,也使亲情由现实依赖升华到精神鼓舞。
露比与迈尔斯演奏二重唱时,影片用了露比父亲的主观视点。在这种镜头中,世界是无声的,父亲听不到露比的歌唱,自然也无从理解歌词的内容,但他看到了观众陶醉的反应,看到了露比深情的表情,感受到了世界被柔情充溢后的温暖。回家之后,父亲希望露比单独为他再唱一次,并用手指触摸露比的喉咙,去感受音符在身体与空气中的震颤,去体验情感如何以触觉的方式,浸润他的心灵。
露比在音乐学院面试时,她的父母和哥哥坐在二楼的看台上。露比一边演唱,一边用手语传达歌词的内容。这一刻,一家人深度共振。露比的歌曲中,诉说着“从付出与回报的角度看爱”“从高低两个角度看人生”。这些歌词正是露比的心声,也是影片超越亲情和励志的维度,向观众献上的人生箴言。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容易因某种偏见而深陷狭隘的视角之中。正如露比一直只看到家人的生理缺陷与怪异,却没有看到这个家庭里的温情与贴心。正如露比一直视这个家庭为自己人生的负累,却没有看到这个家庭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自己的性格与志向。正如露比只看到她人生的灰暗无望,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勇者,正是在无望中开掘一条生路。这对于每一个观众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体悟。
除了露比的家人之外,影片中还有三个重要的配角,即迈尔斯、格蒂,以及维老师。如果说维老师乃露比成才路上的伯乐与引路人,迈尔斯和格蒂则是露比的亲密朋友,他们都给了露比巨大的精神支持。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以“他者”的视角,启发露比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家人。
露比一直视自己的哥哥李欧为“残疾人”,活泼开朗的格蒂却认为,李欧身上有着成熟男人的魅力,非常性感。这令露比大吃一惊。也是在这时,露比可能才意识到,自己的弱者心态,遮蔽了家人身上的闪光点。还有迈尔斯,解开了露比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使她开始以骄傲的心态正视自己家里的民主与开放,亲密与和谐。维老师还告诉露比,她身上有惊人的天赋,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三个外人引导露比换一种心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世界,去重新认识自己,进而使露比完成了一次“涅槃”,使她的青春岁月得以灿烂绽放。
露比在影片中经常穿暖色调的衣服,如红色格子的衬衫,红色的帆布鞋,红色的套头衫,红色的毛衣,红色的裙子。影片试图以此向观众暗示,露比沉默的外表下,有着不屈的斗志,不息的生命热情。露比偶尔也穿蓝色、绿色的衬衫与外套,这是青春的底色,散发着内敛又蓬勃的生命能量。
露比在影片中大多数时候都处于“奔波”的状态,她要从学校赶到码头,要从码头骑车疾驰到维老师家里,要从学校骑车回家……这似乎就是露比的人生常态,她需要在责任与压力中完成孤独而沉重的成长之旅。
当然,露比也有“放飞自我”的时刻。露比与迈尔斯在湖里游泳时,她忘记了外界的羁绊和束缚,卸下所有社会关系后,在远离尘嚣的野外感受青春与爱情的美好。影片将这个场景与父子俩被海岸警卫队吊销捕鱼执照进行平行剪辑,制造了“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对比。露比回家之后,知晓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这让露比有深深的负疚感。她或许认为,逃避责任所畅享的自由与欢乐,不仅虚幻,而且自私。于是,露比再次回归自己的社会角色,与父亲一同面对法官的裁决,甚至决定不考音乐学院,一直陪着父亲捕鱼。但是,对于父亲来说,牺牲露比令他不安。对于哥哥来说,一辈子活在妹妹的庇佑之下,是无能且愚蠢的表现,让他永远没有机会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与自我的成长。正是在这种彼此需要又相互解放的缠绕之中,这个家庭的成员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书写自己的人生画卷,又以深情绵远的方式永远牵挂和支撑,并在精神层面心意相通、融为一体。
影片有梦幻般的童话色彩,那是关于露比在音乐路上过于神奇的成功,但是,影片仍然是温暖感人的,那是对亲情的讴歌。影片还有一定的深度,那是关于人生的反思,即如何以更加开放和豁达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不如意与残缺。影片对于观众还是一次厚重的情感洗礼,它让观众意识到,真正的亲情与爱情,不是束缚与依赖,而是人格独立基础上的彼此需要,相互成全。(龚金平)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