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
1月4日,是史铁生先生的诞辰,69年前他出生于北京。回顾先生的一生,有人这样形容:一位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疾病从他上山下乡之后,就一直如影随形,折磨着他的身体。他曾经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史铁生生前近照
1971年,他双腿瘫痪,坐上了孕育着文坛新星的轮椅,6年后母亲因病逝世,7年后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开篇就洋溢着愤懑和不满,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专注写作,还在一座工厂上班,那是他的母亲为他讨来的工作。
《合欢树》是他在1984年写的一篇散文,借此怀念自己的母亲。那时他33岁,母亲已因病去逝7年。合欢树是他的母亲在路边捡来的“含羞草”,时隔多年早已开出了花儿来。
回首三十年,近前无故亲母亲,在史铁生的文学作品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地位。她不仅让史铁生重新找回了对生命的渴望,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与愧疚。
- 1961年,史铁生10岁,他的母亲那时候还年轻。
他在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故意说自己可能还不到10岁的时候也得过,他不服气地呛了一句,就去做其他事情了。
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样,小时候的我们最想听到了总是鼓励的话语,对别人哪怕是父母的成就也会充满敌意。当父母回忆往事说起他们的成就时,无知的我们总会嗤之以鼻。时隔23年,他只能在文字中承认母亲年轻时的聪明和漂亮。
小时候的史铁生先生与母亲
- 1971年,史铁生20岁,那个时候他的双腿已经瘫痪。
他在《秋天的怀念》中写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在似水年华,眼看着治愈无望,生活中没有了独立、健全和自尊,他曾尝试过自*。
母亲从未放弃过对治疗瘫痪的渴望,四处求医问道,直到最后一次将他的双腿烫伤,母亲便生了恐惧,认了命。写小说,是史铁生在走过低谷,经过冷嘲热讽后的唯一爱好,也成了母亲呵护孩子,希望孩子茁壮成长的最后稻草,新的希望。
- 1981年,史铁生30岁,第一篇小说《爱情的命运》已发表2年,母亲去世已经4年。
这一年,因急性肾衰竭、氮质血症、肾盂积水,多病齐发,史铁生进行完膀胱造瘘术,不得不休息。
同年,《秋天的怀念》正式发表。
同年,新人作家史铁生,成为了文坛升起的一颗新星。
同年,远在西北的编辑陈希米,因《爱情的命运》与他结缘,两人一直书信来往。
10年后,她飞奔到他的身旁,照顾他,陪伴他,嫁给了他。
史铁生先生与妻子陈希米
同样在10年后,世人熟知的《我与地坛》发表。
出名之后的史铁生,依旧感到孤独。那时的让他难以释怀的,还是母亲的离去。
经常听人们说起,孩子只有在父母离去之后,才会慢慢长大。但是对一个男孩子来说,母亲才意味着智慧、温暖、家的感觉,所以在母亲去世后,他搬了家。
30年前,母亲带着他来到这个世界;等到30年后,自己早已不是那个脾气暴躁,任性自我的孩子的时候,母亲却早已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了母亲的欣赏,一切的功成名就都失去了它们该有的色彩。
到最后,悲伤也成为一种享受史铁生写道,“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一方面是因为搬了家,再去多有不便;另一方面,进出小院的过道,因为各家厨房的扩张,变得很窄,坐着轮椅的他无法进入。母亲一手抚育长大的合欢树,便再也无法看到,正如母亲一手抚养长大的他,再也难以看到母亲。
合欢树,是母亲带着他讨工作时在路边捡来的“含羞草”,经过了一年的沉寂,第三年开始发芽,如今,早已开出花儿来。合欢树像极了那个经过母亲协调,从陕北调回北京治病的史铁生,是母亲陪着他走出死亡的阴影,可等到他功成名就后,母亲早已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