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那么美雅,高贵,开得那么芳香,不是应该放在庙堂之上,陪伴君王吗?
可是,它们却开在幽深荒僻的深谷里,和荒芜的杂草石块为伍。
这不是怀才不遇吗?
做《幽兰操》,也叫《猗兰操》。
以下文字,出自文王之子《中华文脉:中国诗歌文学经典赏读》系列之
《活在乐府里》
孔子往那个道路旁边的深壑幽谷里望了一眼:
幽谷中百草荒芜,却有一株幽兰鲜艳:端庄高雅,香远益清,独自开放。
幽兰,幽兰,有芳香的味道,圣洁的品质,娴雅的仪态。
这么端庄高雅的“美物”,理应陪伴王者。
命运却让它生长在幽谷中,独开独放,与众草荒秽为伍。
这是物之悲哉?这是贤士之悲哉?
孔子停下车驾,缓缓下车。怀抱瑶琴,心志抑郁。
猗兰,就是“幽兰”。处于忧愁中所作乐曲,穷困不改气节,不失节操,称为“操”。
《猗兰操》,抒写孔子的幽兰之叹。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习习,风轻轻吹的样子。之子,那个人,指孔子。
山谷里面的风轻轻吹拂,带来阴云和雨。
那个人要回归,朋友们远远相送到田野。
这两句诗是“集诗”,出自《诗经》。
孔子时代的人,习惯用《诗经》里的句子,表达现实的心情和际遇。“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这种习惯的表达。
这个时候是公元前484年,孔子已经六十八岁了。
从他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已经经历了十四年的生涯。
饥饿困苦、四处流徙、生命威胁都不足动摇他的心志。
但是胸怀圣人的理想,想要重塑“礼乐社会”的志向不能施展,让他赍志而郁郁。
他在看到那株幽谷里面香兰的时候,他似乎看到了自己。
物与我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对应。
悲夫!人之将老,道之不行。
孔子怀抱理想的生命,像那株空谷香兰,寂寞开无主。今生注定要随着秋风埋没百草。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