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1:50:27

就在河南邓州的邓汲路上,有一个小村庄在2017年,发现了一整套传世百年的《伤寒类症解惑》雕版印刷木板及村内张氏族谱考证,该村可能系医圣张仲景后人隐居地。这个村就是邓州腰店镇焦林村沙洼自然村。

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1)

这套《伤寒类症解惑》雕版印刷木板共84块,原著系清朝乾隆年间该村享誉南阳周边的名医张泰恒,书初成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全书共分四卷,340页,字数5万余。

《伤寒类症解惑》是“医圣”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的翻译版本,主要内容包括伤寒总论、伤寒类症解惑目次、伤寒类症解惑赋及伤寒类症解惑赋(注十八段),伤寒类症药方30个。
据雕版印刷木板文字记载,木版刻板梓行于清光绪十五年仲春月(1889年),由原著张泰衡曾孙张炳义及友人筹资采用梨木所雕,当时印书百余册,全部无偿赠送学医之人,曾经盛传于南阳周边数省。之后,这套《伤寒类症解惑》雕版印刷木板就存放在张炳义家,并家传保存至今。
张氏家谱显示,张炳义为张氏迁回邓州的第8辈人,是为张仲景嫡传第58世孙。
据我市文物专家王春玲介绍,邓州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这套《伤寒类症解惑》雕版印刷木板堪称罕见的家传文物珍品,对于考证张仲景后代迁徙史和研究传承张仲景医药文化,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伤寒类症解惑

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2)

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3)

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4)

《伤寒类证解惑》内容简介:原著为清末邓州名医张泰恒先生的力作,盛传于南阳周边数省,限于当时社会发展的制约未能在全国广泛发行。原著者认为《伤寒论》虽是中医典籍,但由于其“义理深奥,未易窥测”,为了精研伤寒并更好地运用伤寒论,故编撰《伤寒类证解惑》一书,主要内容包括伤寒总论、伤寒类证解惑赋和分段注解,以及伤寒类证治疗经方几大部分。原著内容精练,注解详细。本次校注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原竖排版改为横排版本,对原文加注了标点符号,纠正了一些错讹,并做了必要的注释,既方便阅读,更便于临床应用,尤其适合于各级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从事《伤寒论》研究者阅读参考。

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5)

优团小结

专注邓州人文,聚焦城乡发展

医圣张仲景邓州穰东人,咱们的老祖宗张仲景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当之无愧是医学界的巨星啊!其实他不仅在国内名气响亮,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国界,他著述的《伤寒杂病论》流传海外被翻译了三四百种之多!对整个东南亚诸国医学界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隔壁的日本,直到今天,日本医生们还喜欢用张仲景药方看病医人。

张仲景后人今何在,张仲景的后人现在有谁(6)

张仲景故里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 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 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

挖掘邓州精彩 服务百姓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