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如果没有那一场以*死歌声为快的文字狱,苏轼这个旷世奇才,恐怕不一定会来到这里。
然而,历史不接受假设,苏轼不仅来过,还和这座城共度荣辱,相依相伴。他在这里躬耕东坡,自建房屋,给自己安了家,过起了幽居生活。
一个夏日的雨后,空气清新,苏轼出来散步,只见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他的墙院周围,充满了诗情画意。苏轼略一沉吟,一首《鹧鸪天》就问世了: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是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双调五十五字。
词的上片写景。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
这里连用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随着镜头的推移,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特别的农村小景。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苏轼真是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一下笔就浓彩重抹,勾画远景有山林,近景有竹墙,仰望有“翻空白鸟”,俯瞰有“照水红蕖”,听觉有“乱蝉”,嗅觉有“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特别立体,如同诗中有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