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课堂实录王崧舟,花钟王崧舟优质课实录完整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01:36:19

——以《珍珠鸟》教学为例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关注语言运用(以下简称语用),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为语用而语用,忽略了语用的存在是以语境为条件和前提的。

在很多情况下面,我们往往会忽略那个语境的存在,我们只关注于语用本身,因为语用看得见摸得着,而语境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存在的,事实上,文章的生命力、活力、魅力、穿透力、吸引力和表达力恰恰都是通过语境来最终实现的,其实是有了语境之后,语用才有了意义和价值。

珍珠鸟课堂实录王崧舟,花钟王崧舟优质课实录完整版(1)

我们举例来说。《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写的,《珍珠鸟》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或者说属于怎么样的文体语境呢?这个大家也知道,它是散文。这里用两篇文章作比较,一篇叫《松鼠》,一篇叫《珍珠鸟》,如果稍不留神很容易误读,以为《珍珠鸟》也是说明文,说明谁啊?说明珍珠鸟。但是读过这篇文章,您就明白,它并不是说明性的文章,它是散文。

那么散文的文体特征是什么?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它的形是散的,但是它的神是聚的,所以又说形散而神聚。所以通常教散文,老师们有一个习惯性的思路,从神切入,老师们往往习惯先去把那个神抓出来,比如说《珍珠鸟》,这篇散文的神在哪?通读了全篇之后,大家都知道,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到: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这篇散文要写的不是珍珠鸟,要写的是信赖。作者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才是它的神,有了这个神,我们再去读《珍珠鸟》,就会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了。因为它是散文,散文的形是散的,而散的形最终都指向于那个凝聚的神,它就像一个球,球体最终都指向那个球心。

珍珠鸟课堂实录王崧舟,花钟王崧舟优质课实录完整版(2)

但是我曾经遇到一位老师执教《珍珠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口头练习,请学生完整描述珍珠鸟,老师说你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也可以稍带着来说对珍珠鸟的感受。一个孩子说:"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漂亮,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背上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雏鸟很肥,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叫声尖细而又娇嫩,可爱极了。小鸟胆子很大,常常调皮地在主人屋子里飞去飞去,甚至还会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我们都很喜欢珍珠鸟。"

第二个孩子这样说:"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俩生了一个孩子,也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细腻的绒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很舒服。大鸟胆子很小,常常躲在笼子里,不敢大声鸣叫。小鸟却胆子很大,敢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而且还敢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谁不喜欢这样又美丽又淘气又活泼又机灵的鸟呢?"这几个孩子说得都挺好,只就这个练习来看,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老师们,请您不要忘记,《珍珠鸟》的文体语境是什么?它跟《松鼠》的文体语境一样吗?《松鼠》的文体语境是说明性的文章,是说明文,因此它重在说明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然而谁都知道《珍珠鸟》不是,《珍珠鸟》是散文。

当我们回到这样一种文体语境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练习有问题,问题是什么?很显然,老师把《珍珠鸟》当作说明性的文章来教了。你看,要学生介绍它的外形、它的习性。而事实上我们大家都知道,《珍珠鸟》是散文。散文该怎么来教?

我们一起来看,当孩子们说了珍珠鸟是这样、那样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请问在《珍珠鸟》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是像刚才那两位孩子一样集中来介绍《珍珠鸟》的外形和习性吗?作者是这样来写《珍珠鸟》的吗?

回到课文当中一查发现不是,作者对珍珠鸟的介绍很散,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第七自然段有一句话"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 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第八自然段当中有这么一句介绍珍珠鸟的,"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飞来飞去,一会落在柜顶上,一会神气十足的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在第十三自然段当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这小家伙竟趴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珍珠鸟课堂实录王崧舟,花钟王崧舟优质课实录完整版(3)

没有集中介绍,也没有分类介绍它的外形和习性,为什么?因为它不是说明文,是散文。所以接下去自然会有第二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珍珠鸟呢?

不是集中的写,不是系统的写,而是东一榔头西一锤,看起来似乎写得很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还是继续回到课文当中去找答案,回到课文中发现存在一个语言现象,原来作者写珍珠鸟都跟我有关系,往往是我有这样的举动,珍珠鸟就有那样的反映。第五自然段"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后面就有第九自然段"我不管它"。第十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第十三自然段,都是如此,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所有珍珠鸟的活动其实都跟我的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觉悟到,原来《珍珠鸟》这篇散文要写的是人和鸟之间的那种互动的关系,人信赖鸟,进而那个本来很怕人的鸟也会信赖人。因为这篇散文的核心真的不是写珍珠鸟,这篇散文的核心是在写信赖。作者说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之所以这样写,那是因为散文的神在这里。

老师们,如果我们离开了文体语境,我们不管它是散文还是说明文,都这样来教学、训练。这样来练挺实在、挺管用。但是,当我们有了自觉的文体意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训练不符合文体的特征,这样的训练可能变成一种误导。所以,文体语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识。

文体是文章的特有属性,每种文体都有适合的解读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充分体现其文体特点的教学方法,活动设置要深思熟虑。针对语境,王崧舟老师还有许多更详细精彩的讲解,感兴趣的老师可深入了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