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栗頿
编辑 | 栗頿
在1934年10月,我军进行战略性规模转移。此次转移源于我军生存状况和抗日需求。红一方面军次年5月到达四川省泸定县。
该县境内,有一条名为大渡河的急流,横跨其上的铁索桥,便是著名的泸定桥,红一方面军能否渡过此桥关系生死存亡。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广为人知,众多读者对这座桥有着深刻的印象,鲜为人知的是泸定桥已经存在300多年。
这座铁索大桥长达103.67米,宽达3米,此桥建造本身堪称奇迹,其初衷是充当四川通往藏区的交通要道,便利物资运输及对偏远地域的治理,以及平息叛乱,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座铁索桥在1706年5月5日正式竣工,当时正值大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康熙题写“泸定桥”匾额悬挂在桥头,泸定桥让人们得以跨越湍急的大渡河,成为两地间不可或缺的通行之路,自其建成之日起成为军事上争夺的焦点。
泸定桥横跨在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之上,桥体净跨长达到了100米,净宽则为2.8米,桥面距离枯水位的高度为14.5米,桥由十三根铁链构成,每根铁链重2.5吨。
桥台的铁柱上固定着九根碗口粗的铁链,通行的桥面以木板铺就,两侧各有两根铁索当做扶手,形成桥栏。
泸定桥与其他桥梁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它以其独特的建造方式脱颖而出,主体由重达40吨的13根铁链共同构筑,横跨山谷,屹立于奔腾汹涌的河流之上。
它的险峻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无疑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泸定桥充实了我国桥梁建筑的多样性,更在无数桥梁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