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人专注一件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植树的牧羊人也许就是这样一个“静以修身”的人: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不求名利。
他安静地劳作,认真地挑选橡子:一整袋子的橡子,一颗一颗地挑选,一边数,一边挑,直到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圆的橡子。
荒原上难得出现的来访者也不会打乱他的工作和生活。
是的,真正的安静是“心里的”平静,心无旁骛,沉醉在自己的事情上。这个植树的男人不去计较这片土地属于谁?是公还是私?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正是因为这样一份内心的安静,一切都不会干扰他。哪怕全世界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中。他依然坚守着自己“造林”梦,开始养蜜蜂糊口维生。
硝烟散去,他奉献给荒原一片片茂盛的树林。每一棵白桦树都鲜嫩,挺拔就像少年一样。可这“了不起的奇迹”也不会冲昏他的头脑,哪怕已经87岁,他还是继续坚持植树造林。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他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一份执着,把“荒原”变成了“绿洲”。
他人的来访、战争的炮火、一个人的寂寞、大家的赞誉、切身的利益······一切都不能干扰他的劳作。
安静的人,淡泊名利。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笃定不动摇,所以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所以能创造奇迹。安静的人,目标专一,所以比较容易成功。
贾平凹感慨:“人到中年,你会明白人一生干不了几件事情。”
2020年11月3日,中国宣布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而这世人瞩目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一位90岁的老人——袁隆平。这位被网友爱称为“90后”的老人仍坚守在研究更好水稻品种的第一线,他表示,现在身体还可以,脑子不糊涂,还可以继续工作,要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工作,要从九零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世界很大,袁隆平一辈子却只做一样事。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却改变了世界。
勃兰兑斯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安静的人关注当下
牧羊人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动手种树。
似乎没有远大的宏伟的目标,只做当下能做的事。正是实现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