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 《出塞》
这首由王昌龄所作的边塞诗《出塞》是盛唐时期的诗歌代表,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更是唤起了人们心中的雄壮情怀。
盛唐诗歌大都精美华丽,雄健清新。更为突出的,便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高昂雄浑,阔大恢宏之势令人敬畏!那么盛唐诗下揭示的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会是什么呢?
诗歌下的盛唐:政治开明,经济繁荣
盛唐,是指唐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前后五十二年的时间。也恰恰是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唐诗的繁荣兴盛到达了巅峰。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各项“指标”都到达了巅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盛唐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三,中晚唐诗歌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 《卖炭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 《无题》
这两首诗分别是中唐和晚唐时期的代表。那为什么要将这两个时期并在一起来讲呢?我个人认为,安史之乱后的唐诗,主流已经由盛转衰,不复初唐的生机,全无盛唐的豪迈,尽是些晚唐的悲歌与苍凉。而中唐也仅仅是由盛转衰的过渡阶段,与晚唐诗歌差别不大,所以才将中唐与晚唐放在一起来讲。
第一首诗,白居易的《卖炭翁》,白居易的诗注重写实,反映现实,通俗易懂。“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我们能够看出当时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多苦,宁愿天气冷一点,也要让碳的价钱涨一点。可见,安史之乱对当时唐朝的冲击已经触及社会顶层了。
第二首诗,李商隐的《无题》,自我感觉,李商隐的诗都有些隐匿,就是有点看不懂的意思。但明显的是,李商隐的诗没有了初唐的朝气,也没有盛唐的霸气,也看不出什么描写人间疾苦的意境。反而有点不问世事,归隐山林的感觉。重点就在这里,恰恰是政治生涯的不得志,造就了晚唐诗歌的落日余晖。
诗歌下的晚唐:英气不在,落日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