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没有之一。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写于任安即将被处死之时。这封信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里面辞藻考究,修辞丰富,引经据典,司马迁借用回信,巧妙地用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经历、志向和价值观,是一篇千古难得的好文章。
一、脉络清晰。文章以回信的形式开始书写,这个回信起因是任安有事求于司马迁,即让他给皇上举荐人才。信中司马迁以回复为开头,接着第二部分开始讲述自己遭受的奇耻大辱。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入狱的原因。其中对李陵将军的论述客观直接,很有研究价值。第四部分则阐述了自己的荣辱观,讲明了自己苟活的真正原因。第五部分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结尾处又再次说明了回信的理由。文章整体首尾相接,脉络清晰,阅读起来犹如波涛云连、完整大气。
二、修辞考究。文章采用了排比、引用、比喻、夸张、对偶、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比如形容自己被处以腐刑后哀伤的心情,用了“肠一日而九回”,以一种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当时饱受煎熬的后悔心境;
比如“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陲楚受辱,其次剃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极刑矣!”,这一段利用了古代比较常用的排偶手法,用一连窜的句式表达了各种侮辱的类型,其中最最严重的就是腐刑,而司马迁偏偏就是受了这种处罚,他当时受到的屈辱是极为严重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司马迁这一段读起来给人一种字字泪、句句血的深入心灵的痛感,其感染力极为强烈和持久。
三、名句众多。文章中的很多句子已经是今天我们常常使用的经典。比如“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表达了他深深为国家忧虑的心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强调了他的生死观,表达了他虽然受了腐刑的奇耻大辱,但是为了完成书写《史记》这个重要任务,他决定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显示了他超高的著书标准和人生理想;“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一段是文章的名句,他引经据典,引用了众多名人著书的经历,也是为了鼓励自己正视这段极为痛苦的经历,以一种非凡的精神完成的著作,给后人留了一部精彩的史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