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孤独之旅优质课一等奖柳老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21:13:47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孤独之旅优质课一等奖柳老师(5)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孤独之旅优质课一等奖柳老师(6)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孤独之旅优质课一等奖柳老师(7)

一、文本解读

《孤独之旅》是一篇自读小说,本单元的课文或涉及少年成长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孤独之旅》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实际。文章既弥漫着艰辛与痛苦,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主人公杜小康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得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小说紧扣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展开叙述和描写,写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波澜,心理刻画细致入微。此外,大量的景物描写对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富有韵味的语言营造了诗意般的氛围。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水乡一个个动人动情的少年故事。《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从故事开始时的惶恐软弱,到后来的坚强成熟,这一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的。恰当引用原著《草房子》中关于杜小康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我们就不难知道,当这一切变故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杜小康的世界里的时候,成长必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这一段时光是杜小康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最初阶段,成长必定不会是简简单单的,同时也让读者受到了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二、学习策略

让文本说话,以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作为课堂线索,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一手抓“旅”,一手抓“孤独”。我把教学环节分成走进孤独、品味孤独、理解孤独、超越孤独四个部分,让学生领悟到这趟孤独之旅实际上是一趟成长之旅。

这篇小说很能体现曹文轩小说的特征,如哲学创作观,美学价值观和成长观。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分别用曹文轩哲学散文《前方》中的三句话来作为解读的窗口,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曹文轩的文学理念,以此来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更深的挖掘。

人在没有精神预设时,是无法进行艺术欣赏的。《孤独之旅》是《草房子》的节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杜小康的故事,巧妙地利用原著给教学打补丁,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展教学的宽度。这篇小说文字丰满,可以品读的地方很多,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舍弃那些零碎的问题,紧紧围绕孤独,由三个话题串起整个教学过程:旅因、旅程、旅果。这样学生的思考有的放矢,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课堂的开放度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梳理小说情节,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心路历程;

3.理解小说主题,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学习过程

1.激趣导入,走进孤独。教师朗读一段曹文轩谈孤独的文字导入课文,意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教学有期待,对孤独有初步的感知。

2.速读全文,品味孤独。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两个教学活动,一是概括文意。主问题为: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去概括文章的内容,旨在梳理小说情节。二是体验形成,这个教学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踏上放鸭之旅,思考杜小康为什么会踏上放鸭之旅。研读小说的开端部分并插入过去的杜小康的相关资料,讲述杜小康因家境衰败,无奈之下只好跟随父亲去放鸭谋生的故事,引出孤独之旅。设计意图是通过资料助读的方式,让过去的杜小康的家境和现在的杜小康的家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能较快入小说情境。

第二步是感受孤独之旅,探究杜小康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孤独。要求学生结合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个问题的突破点。教师通过示范品析文中的一段文字,让学生体会杜小康所遇到的孤独。这段文字中有无法比拟的孤独,无人可见的孤独,无话可说的孤独,无处不在的孤独以及难以忍受的孤独。然后学生继续寻读课文,感受孤独,明确杜小康面对的孤独主要有情感孤独、环境孤独、生活孤独、生命孤独。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深入文本,寻读相关内容,使学生的浅层阅读思维走向深层阅读思维。第三步是享受成长之旅,探究杜小康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有什么样的收获。这个问题的突破点所涉及的是请同学们通过品读杜小康的四处新生来体会他的心路历程。要求学生读出语气,品出新生设计意图,言由心生,引导学生品读杜小康的四处语言描写,把握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回顾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从离家时的茫然与逃避,到无奈的接受与理解,最后经历暴风雨洗礼的他,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有了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就是他的成长之旅。

3.精读文段,理解孤独。探究: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体会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个问题的突破点是选择文本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片段进行赏析指导。片段一一片芦苇荡,片段二一场暴风雨,片段三一群鸭。最后归纳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增加美感,设置环境,营造氛围,推动情节,舒缓节奏,表现心情,表现象征。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曹文轩对故乡大自然独特风景的观察,对童年岁月的追昔回忆,对神秘崇高的创作意境的追寻。把握了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特征,文本的解读才能水到渠成。

4.拓展阅读,超越孤独。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两个教学活动,一是拓展探究未来的杜小康命运如何?以未来的杜小康为话题核心,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杜小康未来的命运,然后插入《草房子》中的两段文字,这两段文字写的是成长以后的杜小康真正走出了孤独,已经成了能扛得起生活重担的强者。设计目的是指导学生从阅读整本书的角度看杜小康成长的价值,鼓励学生由阅读节选走向阅读全篇甚至是整本书,并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与思考的习惯。二是旅行感悟,让学生结合课堂之旅,生活之旅,谈谈对孤独的感悟。设计意图是以孤独为话题说话,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将自己对孤独的感悟提升到理性的层面。

5.总结概括,提升认知。

设计一段关于孤独的感悟作为结束语。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孤独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孤独,孤独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是面对孤独的勇气和担当,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课后反思

水乡风情画,拳拳少年心。《孤独之旅》让我们知道少年的世界里不仅有生活的甘美与希冀,还有成长的苦涩与无奈。全文情节的诗意化推进,景物的诗意化描写,语言的诗意化表达,令人回味无穷。曹文轩先生平白朴实、清新干净、优美灵动且带有温度的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独特而又美丽的世界。

《孤独之旅》的教与学让人收获颇丰。

有巧妙切入意识。从景物走向人物,从语言直达内心,从文本拓展到原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揣摩人物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的独具匠心。只有精心研读,理清思路,找准切口,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课堂教学才会简约而丰满,厚重而灵动。

有选点赏析的意识。课堂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繁复的文本资料进行裁剪,精准全点,生发开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本课重选取了三处景物描写片段,四处语言描写句子去品读,去赏析,这是精读也是深读。

有语文素养意识。《孤独之旅》有两个关键词,即客观存在的“孤独”与渐次发展的“成长”。尽量要从少年的视角去解读,带领学生自由地探讨,独立地思考,诗意的表达,使学生对文本、对孤独、对成长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语文教学也是一趟孤独之旅,路上的一花一树都是我们的教学风景。只有耐得住寂寞,不再浮华和喧闹中迷失,潜心思考并敢于实践,我们才能找到最精巧的教学点,课堂才能撕去粗糙浅显的外壳,雕刻出纯净深刻的灵魂。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