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公开课教案,关于读书活动的第二课堂实录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1:26:46

谈读书公开课教案,关于读书活动的第二课堂实录(5)

谈读书公开课教案,关于读书活动的第二课堂实录(6)

《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hǎ)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

  培根(1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谈读书公开课教案,关于读书活动的第二课堂实录(7)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咀嚼( ) 好( )读书

味同嚼( )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 ⑵伦理

⑶诘难 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 ⑹矫

⑺学究 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 ⑽味同嚼蜡

⑾要诀 ⑿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课后巩固】

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拓展延伸】

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6.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

论据:

9.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

论据:

10.做一下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