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聊聊民国时期那些让一些人心醉的诗歌背后的真相。
民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所谓大师,这些大师中有货真价实的,有些则并不咋样。
毕竟当时国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正因为很多人都是文盲,所以这些人才敢称为大师,你若是放在今天,有些大师的水平恐怕也就是一个高中生。
对于民国那些大师的评价,应该把他们放到时代背景下给予客观地看待,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推崇,失去本身的真实性,那就是歪曲事实。
过去一些文艺青年对戴望舒的《雨巷》情有独钟,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怎么了解,不过当时很多文艺青年追求伴侣通常都会以这首诗歌来打动对方。
这首《雨巷》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歌呢?我们先来看全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雨巷》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有人是这么说的。
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这段解读没有问题,这首诗歌本身就是描写了一位多愁善感的姑娘。但是,有人硬要拔高,那就有点让人觉得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