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重耳之亡译文,昔晋公子重耳出亡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5:43:18

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3]。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5]。”遂奔狄[6]。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7]。狄人伐廧咎如[8],获其二女:叔隗、季隗[9],纳诸公子[10]。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11]。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12],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13]。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注释:

[1]及于难:指骊姬之难。《左传》僖公四年,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的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公子重(chóng)耳、夷吾同时出逃。 [2]蒲城:今山西隰县,重耳的封邑。 [3]“保君父之命”二句:意思是我是靠了父王的命令才有了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众人的拥护。保,依靠。生禄,以采邑的赋税来养生的俸禄。得人,得到众人拥护。 [4]有人:即“得人”。校:同“较”,较量,对抗。 [5]其:表语气,还是……吧。奔:出逃。 [6]狄: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7]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赵衰(cuī):字子馀。颠颉(xié):晋大夫。魏武子:名犨(chōu)。司空季子:一名胥臣。 [8]廧咎(qiáng gāo)如:狄族的别种,隗姓。 [9]叔、季:指排行。古人以孟、仲、叔、季排行。 [10]诸:之于。公子:指重耳。 [11]盾:即赵盾。 [12]二十五年:指已经二十五岁了。 [13]就木:进棺材。木,棺材。

原边注:

此篇以“重耳之及于难”句领起,用倒叙的手法集中叙写重耳逃亡的全过程。

流亡之初,重耳只是被动逃亡。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1]。出于五鹿[2],乞食于野人[3],野人与之块[4]。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5]。”稽首[6],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7],有马二十乘[8],公子安之[9]。从者以为不可[10]。将行,谋于桑下[11]。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12]。姜氏*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13],其闻之者吾*之矣。”公子曰:“无之[14]。”姜曰:“行也。怀与安[15],实败名[16]。”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17]。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18],欲观其裸[19]。浴,薄而观之[20]。僖负羁之妻曰[21]:“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22]。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23]。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24]。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25]。”乃馈盘飧[26],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27]。

注释:

[1]不礼:不以礼待之。焉:之,代词,指重耳。 [2]五鹿:卫地,在今河南濮阳东北莎鹿城。 [3]野人:乡下人。 [4]块:土块。 [5]天赐:上天的赐予。子犯认为土块是土地的象征,表示上天将赐予重耳土地,象征能回国当国君。 [6]稽首:叩头。 [7]妻(qì)之:把齐国宗室女儿嫁给他。 [8]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9]安之:安居于齐,不想走了。 [10]从者:即跟随重耳逃亡的狐偃、赵衰一帮人。 [11]桑下:桑树下。 [12]蚕妾:养蚕的女奴。姜氏:齐桓公嫁给重耳的齐女。 [13]四方之志:指远大的志向。 [14]无之:重耳未参与策划离齐,因此不承认。 [15]怀与安:眷恋享受,安于现状。 [16]败名,败坏功名。 [17]遣之:把重耳送出齐国。 [18]骈胁:腋下肋骨连成一片。 [19]欲观其裸:指想乘重耳裸身时看看。裸,裸体。 [20]薄:同“迫”,迫近,靠近。 [21]僖负羁:曹国大夫。 [22]相国:做国家的辅佐之臣。 [23]夫子:那个人,指重耳。 [24]得志于诸侯:指称霸诸侯。 [25]盍:“何不”的合音词。蚤:同“早”。贰:不同的态度。即表示一下与众不同的态度。 [26]飧(sūn):晚饭。 [27]反璧:表示不贪财。反,同“返”。

原边注:

重耳的成功,更多得益于手下大臣的智慧与力量。

再写重耳胸无大志,安于现状。

近人吴曾祺说:“季隗、齐姜、怀嬴及僖负羁妻,前后映带生情,以为章法,最有机趣。”(韩席筹《左传分国集注》引)

重耳“受飧反璧”,符合其“文而有礼”的特点。与前相比,其心态已悄然发生变化。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1]:“臣闻天之所启[2],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3],天其或者将建诸[4],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5]。晋公子,姬出也[6],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7],而天不靖晋国[8],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9],三也。晋、郑同侪[10],其过子弟[11],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注释:

[1]叔詹:郑大夫。 [2]天之所启:指天所帮助的人。启,开,赞助。 [3]三焉: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4]其或者:其、或者,都是揣测副词。建诸:建立他,立他为君。诸,“之乎”的合音。 [5]“男女同姓”二句:近亲通婚,子孙不会繁盛。蕃,繁盛。 [6]姬出:重耳为犬戎狐姬之子,姬姓女所生。晋国是姬姓国,所以是同姓。 [7]离:同“罹”,遭受。外:指逃亡国外。 [8]不靖晋国:重耳虽逃亡国外,晋国内却不能安定。前面有晋惠公遭受韩原之败。 [9]三士:指跟随重耳的狐偃、赵衰和贾佗。上人:超过一般人。 [10]同侪(chái):同等地位。 [11]其过子弟:那些来往经过郑国的晋国子弟。

原边注:

叔詹之言,意指重耳有天助。郑文公不听劝告,几年后在城濮之战时遭到晋文公的报复。

及楚,楚子飨之[1],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2]?”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3],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4]。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5],其何以报君?”曰:“虽然[6],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7],遇于中原[8],其辟君三舍[9]。若不获命[10],其左执鞭、弭[11],右属櫜、鞬[12],以与君周旋[13]。”子玉请*之[14]。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15],文而有礼[16]。其从者肃而宽[17],忠而能力[18]。晋侯无亲[19],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20],其后衰者也[21],其将由晋公子乎[22]。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23]。”乃送诸秦。

注释:

[1]楚子:楚成王。 [2]不穀:君王自称的谦辞。穀,善。 [3]子女:指男女奴隶。 [4]“羽、毛、齿、革”句:鸟羽、兽毛、象牙、牛皮这些物产楚国也很多。 [5]“其波及晋国者”二句:意谓晋国有的只是你楚国流散到我国的而已。波及,流散到。 [6]虽然:即使如此。 [7]治兵:交战。 [8]中原:即原中,原野之中,指战场。 [9]辟:同“避”。三舍:一舍三十里,共九十里。 [10]不获命:不能获得您退兵的命令。此指不能获得你的谅解。 [11]鞭、弭:鞭,马鞭;弭(mǐ),不加装饰的弓。 [12]属:手摸着。櫜(gǎo)、鞬(jiàn):箭袋和弓套。 [13]与君周旋:即与你打一仗了。周旋,打仗的委婉语。 [14]子玉:楚国大夫,时为令尹。 [15]广:志向远大。俭:检束,指严于律己。 [16]文:说话有文采。 [17]肃:态度严肃。宽:待人宽厚。 [18]能力:能为重耳效力。 [19]晋侯:指晋惠公。无亲:参看前面《秦晋韩之战》一篇。 [20]唐叔:晋国始祖,周成王弟弟。 [21]其后衰者也:指晋国德泽久长,不会马上衰落。 [22]将由晋公子乎:指将由重耳振兴晋国。 [23]“违天”句:指*了重耳是违背天意,必有大祸。

原边注:

重耳明知楚成王之意,故意不正面回答,更不承诺报答,在委婉中表示了强硬的态度。重耳于流亡中变得成熟,与晋惠公割地求得秦国帮助回国即位形成对比。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1]。奉匜沃盥[2],既而挥之[3]。怒曰:“秦、晋匹也[4],何以卑我[5]!”公子惧,降服而囚[6]。

他日,公享之[7]。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8],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9],公赋《六月》[10]。赵衰曰:“重耳拜赐[11]。”公子降[12],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13]。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14],重耳敢不拜。”

注释:

[1]怀嬴:秦穆公之女,原嫁给晋怀公,怀公逃归后,再嫁给晋文公重耳,又称文嬴。与焉:也在其中。 [2]奉匜(yí)沃盥(guàn):主语是怀嬴。奉,同“捧”。匜,盛水的盘子。沃,浇。盥,洗。古人洗手,一人浇水,一人捧盘接水。 [3]既而挥之:主语是晋公子重耳。既而,洗完之后。挥之,挥洒湿手,让怀嬴走开。此为轻率的不礼貌的行为。 [4]匹:匹敌,相等。指地位相等。 [5]何以卑我:凭什么以我为卑。指如此轻率地对待我。 [6]降服而囚:脱去上衣,自囚以谢罪。 [7]公:秦穆公。 [8]衰:赵衰。文:有文辞,善交聘辞令。 [9]赋:宴会上宾主都可以指定诗篇,让乐工演奏,称赋诗。《河水》:逸诗篇名。重耳以此诗表示对秦穆公尊敬。 [10]《六月》:《诗经·小雅》篇名。《六月》是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征伐的诗,秦穆公以此暗示将以武力支持重耳回国。 [11]拜赐:拜谢秦穆公的好意。 [12]降:退到阶下。 [13]公降一级而辞:秦穆公下阶一级,表示不敢接受降拜的大礼。 [14]佐天子者:《六月》是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的诗,所以称“佐天子者”。

原边注:

向怀嬴赔罪,说明重耳已具有政治家处理大国之间关系的清醒与理智。

《诗经·小雅·六月》首章:“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经赵衰提醒,重耳从赋诗中明白了秦穆公的意图,故以大礼拜谢。

僖公二十四年 春,王正月,秦伯纳之[1],不书,不告入也[2]。

及河[3],子犯以璧授公子[4],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5],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6]。”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7]。”投其璧于河[8]。

济河,围令狐[9],入桑泉[10],取臼衰[11]。二月甲午[12],晋师军于庐柳[13]。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14]。师退,军于郇[15]。辛丑[16],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17],公子入于晋师[18]。丙午[19],入于曲沃[20]。丁未[21],朝于武宫[22]。戊申[23],使*怀公于高梁[24]。不书,亦不告也。

注释:

[1]纳之:派兵护送重耳回国。 [2]“不书”二句:《春秋》经文没有记载这件事,是因为重耳回国之事没有向鲁国报告。 [3]河:黄河。 [4]“子犯”句:指子犯把一块玉璧交给重耳,表示自己要就此离开重耳。 [5]负羁绁:指任仆役随从奔走。羁,马笼头。绁(xiè),马缰绳。巡于天下:逃亡的委婉说法。 [6]亡:奔逃,此指离开重耳。 [7]所:假设连词,如果。舅氏:舅父。有如白水:指河水发誓。 [8]投其璧于河:表示取信于河神。 [9]令狐:在今山西临猗西。 [10]桑泉:在临猗东北。 [11]臼衰(jiù cuī):在今山西运城。 [12]甲午:二月无甲午日,恐记日有错。 [13]晋师:指晋怀公的军队。庐柳:在临猗境。 [14]“秦伯”句:此时晋国军队还是在晋怀公手里,公子絷到晋国军队中传达秦国命令,要他们退撤。公子絷,秦公子。如,前往。 [15]郇(xún):在临猗西南。 [16]辛丑:甲午后第七天。 [17]壬寅:辛丑第二天。 [18]入于晋师:晋军转向重耳,所以重耳能进入晋军中。 [19]丙午:壬寅后第四天。 [20]曲沃:晋国宗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东北。 [21]丁未:丙午第二天。 [22]武宫:晋曲沃武公之庙。晋国每位国君即位,都要先朝拜武宫。 [23]戊申:丁未第二天。 [24]高梁:在今山西临汾。

原边注:

子犯于重耳即将回国即君位时表示要离开,既是对重耳的考验,也是为重耳回国后处理的一系列事件张本。

在秦穆公的武力支持下,重耳迅速回到晋国。“朝于武宫”,说明他已经夺得政权。重耳即位时,已经六十二岁。

吕、郤畏偪[1],将焚公宫而弑晋侯[2]。寺人披请见[3],公使让之[4],且辞焉,曰:“蒲城之役[5],君命一宿[6],女即至[7]。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8],女为惠公来求*余,命女三宿[9],女中宿至[10]。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11]。女其行乎[12]。”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13]。若犹未也,又将及难[14]。君命无二[15],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16]。蒲人、狄人,余何有焉[17]?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18]?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9],君若易之[20],何辱命焉[21]?行者甚众,岂唯刑臣[22]。”公见之,以难告[23]。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24]。己丑晦[25],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26],乃如河上,秦伯诱而*之[27]。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28]。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29]。

注释:

[1]吕、郤:吕甥(瑕甥)、郤芮,都是晋惠公旧臣。 [2]公宫:晋侯的宫庭。晋侯:指重耳,此时已即君位,史称晋文公。 [3]寺人披:寺人,即阉人,宦官,名披。 [4]让:责备。 [5]蒲城之役:指僖公五年,寺人披曾奉晋献公之命至蒲城追*重耳。 [6]一宿:一夜。此指住一夜后到蒲城。 [7]女:同“汝”,你。 [8]田:同“畋”,打猎。渭滨:渭水之滨。 [9]三宿:是第四日。 [10]中宿:第二宿后第三日。 [11]夫袪犹在:意谓寺人披伐蒲城,重耳越墙逃走,寺人披斩得的重耳的一只袖管还在呢。袪(qū),袖管。 [12]女其行乎:等于说你走吧。 [13]知之:知道为君之道。 [14]“若犹”二句:意谓你如果还不懂为君之道,还会有灾难。及难,赶上灾难。 [15]君命无二:执行君命无二心。 [16]唯力是视:即唯视力,尽自己能力之所及。 [17]“蒲人、狄人”二句:意指*一个蒲人或狄人,于我有什么不同?余何有,对我有什么关系呢? [18]“今君即位”二句:意谓现在您当了国君,难道就没有像当年在蒲和狄那样的反对者吗? [19]置射钩而使管仲相:齐桓公和公子纠争位时,管仲奉公子纠之命射中桓公的衣带钩,后因鲍叔牙推荐,齐桓公又重用管仲。 [20]易之:改变齐桓公的做法。 [21]何辱命焉:何须你下命令。 [22]刑臣:受过宫刑之臣,寺人披自称。 [23]公见之,以难告:晋文公接见寺人披,寺人披报告了吕、郤的阴谋。难,指吕、郤焚烧公宫的阴谋。 [24]潜会:秘密地会见。王城:秦地,在今陕西大荔东。 [25]晦:月终之日。 [26]不获公:因寺人披告密,晋文公躲过此难。 [27]*之:*吕、郤二人。 [28]逆:迎接。嬴氏:指怀赢。 [29]纪纲之仆:管理门户之仆人。

原边注:

寺人披虽是个小臣(宦官),但其言辞井井有条。其中“又将及难”一句,颇能引起晋文公的注意。寺人披的这一番辩白,使晋文公由怨恨转为信任,从善如流,免除了一场灾难。

初,晋侯之竖头须[1],守藏者也[2]。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3]。及入[4],求见。公辞焉以沐[5]。谓仆人曰[6]:“沐则心覆[7],心覆则图反[8],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9],行者为羁绁之仆[10],其亦可也[11],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12],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13]。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14]。文公妻赵衰[15],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16],子余辞[17]。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18]?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19],固请于公,以为嫡子[20],而使其三子下之[21],以叔隗为内子[22],而己下之。

注释:

[1]竖头须:竖,小臣;头须,人名。 [2]藏(zàng):库藏,仓库。 [3]“其出也”三句:意思是当年重耳逃亡时,头须偷走府库中的财物,全部用在设法让重耳回国这件事上。纳,接纳重耳回国。 [4]入:指重耳回国。 [5]辞焉以沐:晋文公以洗头为借口辞谢不接见。沐,洗头。 [6]谓仆人曰:主语是竖头须。 [7]沐则心覆:洗头时低头向下,心也向下,所以说心覆。 [8]图反:考虑问题颠倒。 [9]居者:留在国内的人。社稷之守:看守社稷。 [10]羁绁(xiè)之仆:牵马的仆人。羁绁,马笼头和马缰绳。 [11]其亦可也:意谓跟您逃亡的人和替您守藏奔走的仆役,这两种人都是一样的。其,指居者和行者。 [12]仇:仇视。匹夫:普通人,指这些小臣。 [13]遽:立即,马上。 [14]二子:指伯鯈、叔刘。 [15]妻赵衰:把女儿嫁给赵衰。妻(qì),作动词。 [16]赵姬:重耳女儿。 [17]子余:赵衰,字子余。辞:辞谢,指不同意接回赵盾和他的母亲叔隗。 [18]“得宠”二句:意谓得到宠爱而忘记了旧人,还如何使唤别人? [19]才:有才干。 [20]嫡子:当成正妻所生的儿子。 [21]下之:居于赵盾之下。 [22]内子:嫡妻,正妻。

原边注:

接见竖头须,说明晋文公能改变成见。

赵姬能够不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争正位,而让位于叔隗和赵盾,在宗法社会的背景下,实难能可贵。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1],禄亦弗及[2]。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3],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4],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5],不亦诬乎[6]?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7]?下义其罪[8],上赏其奸[9],上下相蒙[10],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11]?”对曰:“尤而效之[12],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13]。”其母曰:“亦使知之[14],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15]。身将隐[16],焉用文之?是求显也[17]。”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18]。”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19],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0]。”

注释:

[1]介之推:晋大夫,姓介,名推,曾跟随文公流亡。不言禄:没有提出要求赏赐。 [2]弗及:指赏赐也没加给介之推。 [3]无亲:无亲近之人。 [4]主晋祀者:主持晋国宗庙祭祀的人。 [5]二三子:那些人,指从亡者。 [6]诬:欺骗。 [7]“窃人之财”三句:意思是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他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的力量呢? [8]义其罪:以其罪为义。即把罪恶当作正义的行为。 [9]上赏其奸:在上的又对他们所做的坏事加以赞赏。 [10]相蒙:相互欺骗蒙蔽。 [11]谁怼:即怨恨谁。怼(duì),怨恨。 [12]尤而效之:指明知他们是错的又去效仿。尤,过失,罪过。 [13]不食其食:指不再接受他的俸禄。 [14]使知之:让晋文公知道你的牢*。 [15]言,身之文也:意谓言辞是身体上的装饰。文,文饰。 [16]隐:隐居。 [17]是求显也:意谓把他的怨愤告诉晋文公,反而是去求得显达了。求显,求显达,求为人所知。 [18]女:同“汝”。偕隐:一起隐居。 [19]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田:祭田。 [20]旌:表扬。

原边注:

晋文公对随从流亡者论功行赏,却少了介之推。介之推则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度,“不言禄”,亦不“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且“隐而死”。唐人郭郧《寒食寄李补阙》诗云:“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以志吾过”表现了晋文公知过能改的气度。

点评:

鲁僖公四年,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之谗言,迫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自缢身亡,申生之弟重耳、夷吾亦被逼出奔。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备尝艰辛,艰苦磨炼,最终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夺取政权,史称晋文公。本篇运用追叙之手法,从公子重耳出奔狄国写起,将十九年中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回国夺取政权,以及回国后赏善罚恶之史实集中载于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之中。流亡之初,重耳胸无大志,被动逃亡,但在经历了所到之国的不同遭遇,以及政治风云的磨炼之后,重耳逐渐成熟,并且能利用秦国的支持回国夺取君位。回国后处理的几件事情,又证明他足以成为强大晋国的中兴之主。全文叙事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通过一系列故事冲突,描绘出公子重耳的性格发展过程,塑造了一位砥砺成才的春秋霸主形象。本篇是《左传》中的名篇。其写法,实为后代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之滥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