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音乐在响,就尽管跳下去。明白我的话?跳舞,不停地跳舞。
——《舞!舞!舞!》
由于《挪威的森林》的巨大成功,村上春树陷入深深困惑之中。村上坦言:“当一本书卖到几十万本的时候,明白是有人喜欢自己,但卖到一百多万本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我需要一本书厘清思路,以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说法。
《舞!舞!舞!》一书,恰是一种疏解,写作过程中,得以确立自我,明确必须'舞'下去这一事实。所以这本书对村上有着一种不一般的意义。
《舞!舞!舞!》成书于 1988 年,村上春树将故事背景设置在 1983 年 3 月,讲述一个三十四岁的普通男人——“我”,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断遭遇的种种悲剧。
书中的主题“跳舞”虽然带有某种无法言喻的无奈,却仍展现了村上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给同样生活在残酷社会中的读者以一定的启示。
译者林少华在《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中《<舞!舞!舞!>:无可奈何的独舞》这样总结道:
舞于何处?“孤独而又不失真诚和温情,无奈而又不失豁达与幽默,厌倦而又从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身处社会边缘而又拥有自成一统的价值观和付诸行动的良知和勇气,这既是“我”面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的生存策略,又是一种自我救赎行为。”
书中开头“我”常常梦见海豚宾馆,梦见有人为我哭泣,于是我决定返回去寻找它。海豚宾馆并非它的本名,它正式的名称是“多尔芬宾馆”。但由于它给人的印象实在名不符实,多尔芬宾馆一般指爱情海那如同雪糕一般雪白的避暑宾馆,所以“我”便以入口的海豚浮雕称其为海豚宾馆。
当“我”到达札幌时,发现原本寒碜可怜、“可怜得活像被 12 月的冷雨淋湿的一条三只腿的黑狗”的海豚宾馆摇身一变,成了26层高的庞然大物,外表由金碧辉煌的大型玻璃和不锈钢覆盖着,齐刷刷排开的旗杆以及顶端迎风飘舞的各国国旗,直达最高层的透明电梯,周围一片兴隆的景象。
在小说中,新海豚宾馆既是人物活动的具体舞台,也是社会大舞台的一个缩影,正是通过对它的具体描绘,村上勾画出了人物所处社会的图景。
作为城市新地标,新海豚宾馆引导了城市的消费潮流,改变了所属区域的面貌,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它的建成有不可告人的内幕,庞大的企业集团为夺取老海豚宾馆的地皮,勾结政客、警察、地痞无赖,以暴力手段驱逐了原宾馆主人。
在宾馆的华丽外表下遮掩的是阴暗与腐败。巨额资本采用不正当的手段猎取情报,收买土地,地痞无赖恫吓小本经营的商户,殴打境况恓惶的小旅店老板。事情就是如此,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脚下所站立的位置并不是之前所站立的位置。
在“我”处的世界中,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得到。人沦为商品被消费,文学艺术、思维意识、爱情、亲情、友情都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变成购买和消费的关系。牧村用经费购买“我”的时间,请“我”陪伴他的女儿雪,以补偿她缺失的父母之爱;五反田利用应召女郎满足性欲、排遣孤寂,并用女郎招待“我”;五反田前妻以爱情和婚姻为诱饵,榨光财产后将五反田扫地出门,又与他幽会以慰藉情感空虚。
海豚宾馆就是起舞的地方,是一个物欲横流的资本社会,资本与权力结合,利用庞大的网络系统,把世界上存在的所有事物巨细无遗地网入其中。人们崇拜资本社会所营造出来的勃勃生机,崇拜其神话色彩,崇拜名牌汽车上那闪闪发光的标志。它利用娱乐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实现了政治领域和话语领域的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