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读春秋全文,董仲舒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00:38:47

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农历己亥年【猪年】五月廿四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八卷——儒增第二十六(14)

董仲舒读春秋全文,董仲舒原文及翻译(1)

【原文之十四】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尚书·毋佚》曰:“君子所其毋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佚”者也。人之筋骨非木非石,不能不解。故张而不弛,文王不为;弛而不张,文王不行;一弛一张,文王以为常。圣人材优,尚有弛张之时。仲舒材力劣于圣,安能用精三年不休!

【拙解】

儒书中说:“董仲舒读《春秋》,专心精读一心读书,心无旁骛,三年不看菜园一眼。”若说不看园菜,或许是事实;若说三年不看菜园,夸张了。

董仲舒虽然专心读书,亦有放松休息的时候,放松休息期间,应当是在门庭之间走动;那么能走到门庭,怎会看不到菜园?听说专注用心者有时视物不见,脑中只有其思索的东西而忘记自身;没听说不行于门庭,只是坐着思索三年,不曾看菜园的。《尚书·毋佚》中说:“君子所为不思安逸,先要知晓播种与收获的艰难,然后才会有安逸”。人的筋骨非木非石,不能不放松。故而紧张而不松弛,周文王不那样做;松弛而不紧张,周文王亦不那样做;有松弛有紧张,周文王认为这是常理。圣人才干优秀,尚且有松弛和紧张之时。董仲舒的才干不如圣人,怎么安能专心三年而不需休息!

【小议】

董仲舒研读《春秋》,三年之中竟无视其菜园。这种说法,是赞董仲舒读书专一,心无旁骛,或许他是衣食无忧,完全无需考虑菜园中的事。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汉景帝时博士。正是在他的极力推崇下,汉武帝采纳其“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后世二千载。

王充论“儒增”,并不是直言儒家学说的对与错、功与过,而是找出儒书中的某些“语增”之言,辨其虚实。东汉时的王充,论儒书,写《论衡》留后世。倘若是在西汉,王充危矣!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