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开始使用钢笔写字,特别强调了钢笔握笔姿势,提出了“美观”的要求。
纵观三个年级的“书写提示”,可以发现:书写习惯一以贯之;指导要求从“笔顺规范”到“结构合理”再到“写得美观”。可见,书写目标是逐步提高的,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要充分考虑书写指导目标的发展性,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字写得越来越好。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要写的字有13个: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进入三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开始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提高写字的效率。
比如,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左右同宽(艳、静)、左窄右宽(绒、汉、服、扮、读、停、粗、球)、左宽右窄(影)、上下结构(晨、装)分类出示,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要加强对个别难写字的指导。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确保写正确;指导难写好的笔画,做到美观。
二
阅读教学建议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阅读教学也相应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种课型。三上册共27篇课文,其中精读20篇、略读7篇。接下来,分别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以及特殊的“预测策略单元”谈阅读教学建议,“习作单元”课文的功能及教学建议放在“习作”中谈。
(一)精读课文
1.解读文本,提高欣赏水平
统编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也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
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小毛虫》,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故事,讲述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浙江有位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调查:说说喜欢这篇课文的理由。
三年级上册教材入选了很多名家作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教学内容。解读文本应该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
如果读每一个文本,教师都经历“读者、教师、学生”三重角色,阅读教学会更符合常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更能体现儿童立场。
2.用好课后题,体现教学价值
三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和语文园地的各个板块体现、落实。
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课后思考练习题,每一题都是努力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出题,大致从三个维度编写。
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交流阅读感受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内涵的领悟把握。
积累与运用:包括朗读、默读,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共27篇课文,“朗读课文”安排了21次,“默读课文”安排了11次,对篇章、段落、词句的背诵和摘抄共安排了7次,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安排了7次。
拓展与实践:关注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有的还与“阅读链接”“资料袋”“快乐读书吧”等栏目相结合,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中包含着丰富的编者意图和详细的教学重难点安排,教学中要用好,充分体现课后题的教学价值。
(1)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
如,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以各种方法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朗读背诵相关语段,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后思考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描写声音的词语;
《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感受句子中的修饰词、叠词的使用,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带刺的朋友》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体会称呼变化中蕴含的情味。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能主动积累生动的语言;“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等顶针句独特的语言现象,并能接着往下说这样的句子,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