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2:06:00

鄫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灭于莒。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1)

并且,在其城西有一连绵的山麓,供奉着鄫国人世代拜谒的神庙,这座神庙就在现今的山东省苍山县西北方向30公里处,此地有一处山峰名为“文峰山”,又称“鲁卿山”。鲁卿山背负鲁国群山,面向鲁南平原,遥望鲁国次室,山上清泉长流,山前泇水环绕,是一风水宝地。

据《苍山县志》记载:“此山最早叫做‘文峰山’,后因季文子葬于此地,世人为了表达纪念,特把此山改名为‘鲁卿山’。”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2)

那么,季文子是何人,为何会如此受世人尊崇?

据记载,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在春秋时期,他是鲁国正卿,廉吏楷模,为后世所敬仰。季文子在鲁国位高权重,久执国政,连佐三任君主,是鲁国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尽管在政治上成绩卓著,但是,留给后世所称道的,却是他的自身品格。尽管大权在握,但是,季文子依旧尽守本分,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种仁厚贤德的品行,受到后世称颂,他因而被奉为“廉吏楷模”。

可以说,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家族大多是一些私心很重的人物,但是,却出现了季文子这样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3)

话说,在季文子执掌国政时期,就已经口碑载道,名声享誉各诸侯国。当时,他给外界最为直接的印象,是清正廉明,生活简朴,这是十分难得的品格。晋楚鄢陵一战后,季文子奉命前往晋国参加盟会,鲁卿叔孙侨却为了个人私欲,唆使晋国扣留季文子,并以鲁国归附晋国为条件,准备*掉季文子。但是,此举遭到了晋卿范文子的反对。

他觉得:“季文子对于鲁国至关重要,前后已侍奉两任国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难道不是贤德之人吗?若是*死这样的人,会失去民心的。”范文子一番话,说服了晋国君主,季文子最后也安全回归鲁国。从这件事看来,晋国与鲁国本为对手,然晋卿范文子却愿意替季文子说话,正是由于他的廉洁奉公。

季文子在鲁国位高权重,执掌国政,算是一位重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死后却“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作为鲁国三朝元老,不仅没留下什么积蓄,甚至,下葬时,连一些丧葬用品都凑不齐,可谓是一贫如洗。司马迁在书中盛赞,称其:“忠廉皆存”。“忠”是指季文子把一生奉献给鲁国,鞠躬尽瘁,赤胆忠心;“廉”则是对其一生为官最好的总结,表达对他生活作风的颂扬。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