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2:06:00

自汉代以后,季文子即成为历朝官员的榜样。

东汉时期,虞延辞官回乡,受到了当地太守富宗的赏识,将其邀入府中任职幕僚。富宗生活中是一个穷奢极欲的人,向来挥霍无度。他乘坐的马车,装饰奢华,打造精致,远超朝廷对地方官员的标准要求。虞延来到后,经常劝他低调一些,不要这么铺张浪费,要学习季文子相鲁。

然而,富宗哪里听得进这些,依旧我行我素,最终,此事被朝廷得知,富宗被当众处死。史料记载,他临死前,曾仰天悲泣道:“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富宗若是当时听从虞延之言,效仿季文子的节俭之道,也就不会落得个凄惨下场。

类似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在少数。而廉洁奉公,清廉为民的官员,不仅能保存己身,还能留存美名,受后世所颂扬。唐朝也有官员以季文子作为楷模,如:李元纮,官至宰相,却能“不改第宅,仆马弊劣,未曾改饰,所得封物,皆散之亲族”。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9)

虽说,其与季文子之德相比,略有不足,但是,他能够做到这点,确实难能可贵,这也从侧面表现对季文子节俭之道的肯定。

在贪腐横行、奸佞猖獗的时代,季文子又何以做到清洁廉明?根本原因是他懂得“三思而后行”的本质。此话出自《论语》,为孔子所言,含义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谨慎考虑后再去行动。”这句话成为人们看待季文子品行的重要依据。

朱熹曾说:“季文子是一位极具城府的政治家,懂得利用节俭之道,为自己谋取名利与声望。”另外,也有人说,“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用来批判季文子的。真正事实如何,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孔子对于季文子所行之事,是持有肯定态度的。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10)

无论是“三思”还是“后行”都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剖析,古时的学说与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不管它是何种含义,都不能超出所设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当时的礼制与规则,这也是孔子此话的本质。

时至今日,中国依旧保持着数千年前的礼仪制度,造成这种现象原因,追根溯源,还是源于思想文化的传承。后世在为《论语》注释时,皆对“三思而后行”进行了解释,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另外,孔子在后来讲学时,曾以子产,臧文仲等享誉一时的人物教导学生,说明,他对历代前贤是十分敬仰的。

季文子作为公元前五世纪以贤德节俭闻名的人物,早于孔子数十年,应当也在其中。又据《说苑·善说》记载:卫将军文子曾问子贡“季文子三穷而三通”之事,子贡回答:“其穷事贤,其通举穷,其富分贫,其贵礼贱。穷而事贤则不侮,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富而分贫则宗族亲之,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

三思而后行的哲理故事,有关三思而后行的小故事(11)

孔子以历代圣贤的事迹,教导并激励弟子,希望通过弟子们的努力,最终,能够成为像季文子一样品德高尚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政治抱负,而季文子作为鲁国重臣,位高权重,却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廉洁爱民,这与孔子所提倡的主张不谋而合,自然会受到推崇。

正如后世所见,季文子对于鲁国的功绩毋庸置疑,但是,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财富,则是树立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楷模。

参考资料:

『《史记·鲁世家》、《苍山县志》、《论语·公冶长》、《左传》』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