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5首诗,龚自珍最著名的10首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7:15:21

这首诗中,他借用了很多佛教的专有名词。

“劫火”是可毁灭世上一切事物的灾火;“狂慧”是散乱无定的思维。

“心病”在世俗情欲;“心灵”是人的本真精神;“心药”是使众生屏除欲念、疗救心病的佛教教义。

从开篇的“劫火遇皆销”到结尾的“决欲就灯烧”,都暗藏了想焚毁过往,以求得心灵的解脱之意。

他观心却不得平静,因为心中有一股“情思”穿越千年、历经劫火焚烧,依然“怒若潮”。

这“情思”,能催动白昼文章、夜半狂慧。来时如汹涌狂潮不可阻挡,激励起自己仗剑报国的雄心壮志;即便退去,也会留下缱绻缠绵的余思,像是余音绕梁的箫声,留下几许悲凉。

无论是传说中能够医治一切的灵丹妙药,还是佛祖所谓的种种智慧,都无法使他解脱,也救不了他的心病。

所以通篇读完,与其说他是在“忏心”,倒不如说在愤恨这人世的不平与弊病。

既渴望解脱,又困于现实,无法放弃理想,不能忘情于世,于是各种矛盾的心情在内心中激荡,就形成了“病”,也形成了这股无法排解、灼烧不尽的思想狂潮。

龚自珍的5首诗,龚自珍最著名的10首诗(9)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道光三年(1823年)春,龚自珍32岁,第四次参加会试落第。

前一年,东南沿海地区频频遭遇英国等列强侵袭,西北青海“野番”起事,国家内忧外患,诗人忧心如焚,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国效力,却连遭失败、报国无门。

自古有大志者,都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期望。龚自珍亦是如此,吹箫赋诗的雅事、仗剑抗敌的壮行,都是他平生的愿望,

但任时光白白流逝,他却始终壮志难酬,于是沉痛地叹道: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能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化作毫无实用价值的词章,白白辜负了“狂士”声名。

这首诗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更蕴藏着壮志难酬的悲愤,郁勃苍凉、雄浑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龚自珍的5首诗,龚自珍最著名的10首诗(10)

《丑奴儿令·沉思十五年中事》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此词与上一首诗写在同一年,时间上略微晚一些。

再次落第之后,龚自珍将从前的词作进行删削,最后定稿四卷,刻入自己的文集中刊行。

此词就写于删定词集后,回顾前十五年的坎坷,思量眼前的境遇,有一定的总结意味。

龚自珍的5首诗,龚自珍最著名的10首诗(11)

他在词中再次明确提出了“十五年”这个数字,大抵是从十八岁成人立志开始算起,年少时自负才气侠名,如今却一事无成,辜负了“箫心与剑名”。

一诗一词传达的内容相似,只是诗是向外的,趋向悲愤,而词中的情绪更加私人化,更趋向悲凉。

下片中的“忏”,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向佛陈述自己的过错,悔罪祈福。

“金字经”,即用金泥写就的经书,特指佛经。

诗人在现实中困境重重,满心郁郁,飘零无依,以至于连一个美梦都做不成。

于是他只能通过学佛来寻求解脱,将以往的悔怨都看淡,找到令内心平静的渠道。

然而,虽然结尾表达了以佛经求解脱的意味,但整体的意境如此苦涩凄凉,不仅没有禅寂空明之境,反而令其中情味更加复杂难言。

龚自珍的5首诗,龚自珍最著名的10首诗(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