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19:06:40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1)

文丨谷雨(方塘传媒《重新发现商丘》主编)

历史如河流,奔腾不止。

商丘的历史亦如厚厚的史册,随便翻开一页都可寻到精妙之处。在五千年岁月中沉淀,穿越其中的人、事、物璨若星辰。

在商丘的历史长河中,张巡、许远领衔的睢阳保卫战是最激荡人心、最震撼的战役之一。历史学家对这场战役的评价很高:它保存了唐王朝的元气,在此役之后,唐又延续两百多年。试想,若无张巡、许远等舍命守城,任由叛军作乱,南下江淮,生灵涂炭,国将不国,民不聊生之境将再现,好在睢阳保卫战有效遏阻了叛军的南下势头,屏蔽了江淮以南半壁江山,使其无法实现更大的图谋,为唐王朝平叛赢得了宝贵时间。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2)

张巡、许远等爱国忠诚、视死如归的壮举流传千余年,在当下越发显示出新的生命力。闲暇之余,笔者参观了张巡祠,感受到了张巡祠建筑的威严端庄,还有延续千年的雄壮气场。那飞檐斗拱像极了张巡、许远的倔强,那刻在圆柱、匾额上的诗词佳句,除了讴歌还有对英烈们深切的缅怀。绕墓地走了三圈,睢阳之战的场景不时闪现在眼前,我感觉自己穿越到大唐天宝,目睹了比影视剧画面还真实的场景,此刻的导演是我自己,一个游离于战斗之外的旁观者。

张巡祠主体建筑上的“忠烈千秋”、“功昭日月”八个大字,向往来的人们赫然昭示着张、许等人的功绩,其浩然之气,永世长存。

1、睢阳之战与守城忠烈们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二十五日,叛将尹子奇率兵13万围攻睢阳(今商丘),原真源令张巡驻守宁陵,得知睢阳急危后,率领数千将士救援睢阳。

彼时,睢阳太守许远官位在张巡之上,然而,许远发现张巡善于用兵,出奇制胜,计出连环,便大义让贤,将指挥作战大权交由张巡,自己则负责后勤防务,张、许守睢阳的战争序幕就此拉开。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3)

张巡自幼聪颖,才智过人,成年后,知识渊博,熟读经典,善于排兵布阵。当时朝政由杨氏族人把持,像张巡这样不愿意攀附权贵之人仕途升迁之路渺茫,张巡任清河令期间考评最高,待回迁但无望。后调任清河县令,政通人和、廉政爱民,百姓乐业安居。

唐天宝年间,玄宗颁布一条政令,“天下诸州改为郡,刺史改为太守”,宋州又改为睢阳郡,统领十县,即宋城、襄邑、宁陵、虞城、谷熟、下邑、楚丘、柘城、砀山、单父。

睢阳城在古睢水北,故得名“睢阳”。因隋唐大运河穿境而过,自古征战在中原,没有不以睢阳为要地者。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就彰显出张巡、许远誓死守城的价值。

睢阳之战进行时,新任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屯据临淮,许叔冀、尚衡居彭城,均观望而不援驰,张巡派南霁云先后求救于许叔冀、贺兰进明,贺兰进明却说:睢阳存亡已定,出兵有何用?挽留南霁云,好吃好喝伺候,南霁云哭泣着说:我睢阳战士没有吃食数月,我怎可以独享?遂拔刀断指,举座大惊。呜呼,悲哉!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