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19:06:40

对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忠烈义士的爱国忠君事迹褒扬之作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韦应物、梅尧臣、黄庭坚、张方平、范成大、陆游等诗词名人都留有佳作。当然,历史上也有另一种质疑声音,就是对张、许的睢阳之战中“人食人以充饥”的战略留有人道主义和伦理方面的诟病,《新唐书》记载了食人相关细节:“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许)远亦*奴僮以哺卒……既尽,而及妇人老幼,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仅四百而已。”从这一段描写看,当时情况是相当惨烈的,睢阳之战的作战双方兵力悬殊(唐军不足一万,叛军约十几万万),是历史上重要的以少抗多战役,兵少粮缺,又是守城持久战,到睢阳沦陷,唐军兵力仅剩四百人左右,而且是忍受饥饿的弱兵,何以抗敌?当时,张巡、许远作为知识分子阶层,基本的伦理纲常并非没有权衡,但在紧要关头,可以做到抛却个人荣辱,献出爱妾和奴僮,这是应对当时窘境的不得已之策:一来,将士有吃食,二来,可以军队鼓舞短暂气势。

睢阳保卫战作为安史之乱重要战场,面对兵力巨大悬殊,到底是投诚还是继续守城,是拋给睢阳将领的选择,尽管睢阳城易守难攻,但面对损兵折将,吃食殆尽的情景,援兵又观而不出手,这是莫大悲伤,于是为保留战斗意志,张巡*爱妾,许远*家僮以犒兵士,也因为张、许此种违背人伦道德的举动颇遭到非议,但放到历史洪流当中,在那个国将不保的战斗时期,舍小家救大家的思想,恰是张、许思想境界无人能敌的例证,别人做不到,他们做了,别人不敢做,他们做了,冒着留骂名的风险,毅然决然,是为“忠勇、忠烈”。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9)

作为对历史事件的评判,无论是褒扬还是贬低,都是评判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阅历、专业知识结构等给出的结论,但不代表历史的定论,有些东西还是交给时间和时代去评定。双忠文化可以延续近千年而不息,它自有其中道理,张、许等人以国为重,顾全大局,爱国忠诚,奋勇抗敌,不怜名利,坚持到底,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胸怀和智慧,以及誓死捍卫城池的决心即便在当下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殊途同归。

3、双忠文化之流变

双忠或者说六忠文化作为一种历朝官方认可的民间信仰,经过近千年的传承,目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中国北方、南方对于双忠文化的追崇方式略有差异,一般而言,商丘张巡祠为双忠文化公认的祖庭,也是双忠文化的诞生地和踪源。而双忠文化在南方尤其在江浙、广东、福建、港澳台等地比较风靡,仅在台湾就有张巡的崇拜者700多万人, 张巡庙1000多座。

那么,北方的忠烈文化为何在南方大放异彩?

首先,张巡、许远爱国为民、誓死守卫睢阳的气概,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容易引起共鸣,加之睢阳之战的历史影响力,以及战争如此残酷下,以张、许为首的将领视死如归、有勇有谋的坚守充满了正能量,是真正的英雄。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10)

其次,作为一种文化信仰,它跟随地域发生流变是历史必然。

就像前面我们提到,潮州人在韩愈为张、许写过祭文之后,为感念韩愈,建立双忠庙;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潮阳军校钟英,奉命送贡品赴京,归途经河南睢阳,谒双忠庙,遂请来双忠香火神像和铜辊至潮阳,于东山创建灵威庙(双忠祠)奉祀。时民间有双忠“生保睢阳,死保潮阳”之传说。因此,潮阳境内许多地方都先后兴建双忠庙、祠,香火十分旺盛,潮阳纪念双忠公的传统有900多年,每年春节后有双忠文化节,大型巡城活动,游行队伍中,有执事队、英歌队、标旗队、大锣鼓队、笛套音乐队、武术队等,已经形成大型的节庆活动。

唐书,全唐传有记载,皇帝为了彰表英雄功绩,建立张巡祠,几经战乱破坏目前呈现的是后来修缮面貌。商丘张巡祠是双忠文化呈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此文化公认的最源本宗,张、许后人多南迁福建广东一带,至明清对台湾的开发,不少福建广东人偷渡台湾,生存淘金,沿海生存,对于文化信仰图腾非常重视,生活顺遂平安无事他们会以为是神的庇佑,台湾宗庙文化特别流行,在多元文化交融之下,道儒释家甚至合体共建宫、庙宇等。庙会活动也非常多,张巡祠在台湾大大小小有一千多,足以说明台湾对大陆文化追祖认宗,溯本归元的大一统中华传统文化信仰一直都有。

由此,我们看得出,各地双忠文化核心的精髓是不变的,祭奠形式会有地域性,普适地域的双忠文化衍生出它们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比如,南方沿海一带,为驱逐倭寇、日寇侵扰,需要一种精神激励和支撑,双忠文化的爱国忠烈思想契和他们需求,对于民众而言就是一种信仰,对于当政者,利于统治阶层正能量的传播。以至于现在,潮阳双忠文化节已经具有强烈的双忠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双忠文化随着时间发生的传承流变。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11)

再者,文化的交流不分地域,跨越时空。这跟异域文化的中西交流是一个道理。它的传承一方面要看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核是否具备持久生命力,另一方面要看文化传承使者赋予它什么样的新内涵。而双忠文化无疑在流变过程中具备明显的持续生命力,与不同地域结合后被赋予新内涵。

除了,双忠文化传承地举办相关节庆活动比较频繁外,近年来,双忠文化交流团远赴商丘双忠祠祭拜张巡、许远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这是因为双忠文化具有同根、同祖、同文化性,而商丘张巡祠的地位一直是祖庭、发源地,通过举办祭拜交流研讨活动,双忠文化得到再次弘扬,互相促进双忠文化的知识更新,增强不同地域的文化认知。

双忠文化祭祀活动从最初的官民共需、官民共仰的一致性,其核心思想“忠义报国”、“爱国爱人民”等对于当下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而且,弘扬双忠文化可以进一步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这也是双忠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存在的价值。

前段时间,南方双忠文化代表人士赴商丘睢阳张巡祠凭吊先烈,感怀历史文化故事,这是商丘在双忠文化品牌影响力上的明显优势,商丘应该把双忠文化再升华,上升新高度。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