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19:06:40

在睢阳保卫战期间,张巡充分发挥其过人的军事才干和管理才能,先后经历了内部锄奸,草人借箭,箭射尹贼,火焚叛军,临淮乞援等典型战事,自春至冬,守城10个月,大小战役数百场,斩将300余,*卒10余万,孤城粮绝,外援不至,知死不叛。后,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36名将领同时殉难。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烽燧堡战役,十几个人也是面临孤军无援,断粮兵少的困境,却创造了坚持不退顽强抗敌的壮举。其实,烽燧堡战役也有真实历史原型,它是发生在唐开元二十三年十月新疆的一个边境战乱,也是此刻开始,唐的边境防线受到进攻,战事被动,损失惨重。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时期,政务荒废,沉迷酒色,昏庸宠奸,尤其出现政策失误和重用外族安禄山等来固守唐边疆,以致于出现安史之乱,为唐朝衰落埋下祸根。

从唐末偶有叛军反唐到边境节度使安史之乱的产生,其实背后是唐朝在府兵制向募兵制过度期间,无法控制募兵制地方割据势力强大造成的称王之局,兵制的转变,应时而变,最初确实对唐军事实力的巩固起到作用,但也无形中造成割据势力强大。当它无法与社会体制匹配时,就激化矛盾,战事迭起。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5)

即便是睢阳之战抵挡了叛军南下之势,但是,安史之乱带来的隐患一直困扰着唐王朝,以至于后来两百年后还是易了江山,而睢阳保卫战和守卫睢阳的忠烈将士们的英勇事迹也随着历史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朝廷为旌表张巡守城之功,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宋朝大观(1107—1110)年间,赐爵侯,谥忠烈。为纪念张巡、许远等人,睢阳人民为张巡等人立庙,是为双忠庙或曰六忠(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贾贲、姚訚)祠。

2、历代关于双忠的诗词祭文

自唐睢阳之战后,文人雅士讴歌张巡、许远等忠烈壮举的诗词、楹联作品绵延不断,自唐算起近千年时间,双忠精魂不曾被遗忘,而一系列的诗词、祭文等作品不单是对英烈的缅怀和个人态度,也是作者对于所处历史环境当中忠烈思想的呼吁和尊崇,更是对忠烈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张巡、许远们穿越时空能够被世人赋予新的精神内核,是历史沉淀的结果,也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融合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作品的生命力日益会得到历史的检验和洗礼,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人物和作品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6)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著有《张中丞后传》,属散文体,主要表彰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的张巡、许远之功,驳斥对张、许的污蔑之声,弥补了李翰著作《张巡传》中无许远、雷万春等英烈的缺憾。特别是对于许远位在张巡之上,而无所猜疑,将指挥大权交由张巡的气度大为认可。文章对张巡、许远分城而治的诟音进行回应,当初两人守城睢阳,明明知道有唐大军不救,弃城而逃、躲藏他隅,有用乎?二公之贤能便在于分析时政,知晓睢阳对于大唐的要冲地位,故有,“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此乃张、许的大境界!也是大局观。韩愈也对贺兰嫉贤妒能而拥兵不救、南霁云断指的绝决进行了表述,行文有气势,夹叙夹议,叙事完整、议论有据有力。韩愈作此文近乎不惑之年,而此时也是安史之乱过去五十多年,对于韩愈来说,睢阳之战可以说是具有历史现场感的一件战争大事,他对于历史事实的参访和调研都是很便利的。正如他文章所言“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韩愈亲自祭拜双庙,并与附近老人问询张、许之事。由此看来,他的是非评说,无论是客观历史还是韩愈本人的价值观方面,都具有可借鉴、可参考的价值。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针对张、许睢阳之战留有诗篇《双庙》:

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骧。

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

中原擅兵革,昔日几侯王。

此独身如在,谁令国不亡。

北风吹树急,西日照窗凉。

志士千年泪,泠然落奠觞。

此诗肯定了张巡、许远守睢阳对于唐朝山河不破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在大义面前做到不变节,这才是真正的王侯,哪怕是赴死,也是忠君爱国之举,这种忠烈思想值得后世永远揣摩,虚实结合,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张、许的哀思和敬仰之心。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7)

南宋杰出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在祭拜双庙时,曾作词一首---《沁园春·题张巡许远双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遭贬,赴潮州任刺史,在潮州一心为民,行善事。韩愈曾撰写《张中丞传后叙》,表彰张、许忠烈事。后来,潮州人感念韩愈,建书院、庙祀,并为张许建立祠庙,选址县东郊东山山麓。南宋时,文天祥驻兵潮阳,拜谒张、许庙,怀古感今,遂赋词。全词表达了对张、许爱国忠烈之举的高度肯定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之决心,文天祥具有非常强烈的爱国之心,与张、许爱国忠君思想高度契合,所以,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词中气场满满,非常动人。

张中丞传后传注释,张中丞传后叙全文解析(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