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家秦牧,研究广东作家秦牧的相关书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5 05:27:11

钦定四库全书《前汉书·卷九十五》中收录的赵佗《报文帝书》书影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书信有着严格的礼数与格式,文字以“自谦敬人”为原则,字里行间,揖让进退、温文尔雅、质朴精练,书信历来不只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有时它的作用堪比千军,而列为千古传颂名篇的书信更是不可枚举。

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评价汉文帝与赵佗这一书信来往时说,汉文帝与赵佗“君臣之间,以至诚感应,如响与声,信一时之盛事也。”他给这次书信往来极高的评价:“南越文章,以尉佗为始。所上汉文帝书,辞甚醇雅。”(见《广东文选》)

在2010年召开的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时任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提出赵佗的《报文帝书》是岭南第一文,蕴含着岭南进入文明的表征和岭南文化的“生命基因”。

·2·

何以为“广州”

一方水土滋润一座城市。

广州以“羊城”闻名,越秀公园里的五羊雕塑也是全国皆知的传统地标。那么,在南海之滨、自古不事畜牧的“羊城”之名从何而来?外地人不禁疑惑:难道是因为爱说“乜乜乜(咩咩咩)”?

先秦时期的名篇《南海仙人祝辞》给了我们答案:“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阛阓,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这是“五羊”最早的记载,也是广州又名“羊城”的渊源。

广东作家秦牧,研究广东作家秦牧的相关书籍(5)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番禺”的称谓出现比较早。“番禺城”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以广州市区内的番山、禺山得名。

”广州”这个称谓的出现则稍晚。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东吴孙权将交州以合浦为界,分拆为交州、广州两部分,这是“广州”的地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在历史长河中,“羊城”“番禺”“广州”都被用来指广州,它们也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文学典籍中。

广东作家秦牧,研究广东作家秦牧的相关书籍(6)

唐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岭南设立广州中都督府,以端、封、宋、泷、建、齐、威、扶、义、勤等州隶辖于广州中都督府,后又加入循、潮二州。至此,岭南形成了以广州城为中心,隶辖若干县城的格局。

唐初张九龄(678-740),生在粤北士绅家庭,考取了太宗时期的进士,入朝为官,玄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古代岭南地区在中央政府任职的最高官职。同时,他也是“岭南诗歌第一人”。集全唐文学杰出成就的大成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以他的《感遇》二首领衔,可以说是极高的荣誉。

他少年得志,早早入朝为官,30岁时因不满现状主动请辞归乡。经过广州,张九龄写了许多关于广州的作品,比如这首《送广州周判官》:“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盛唐气象体现在广州,就是张九龄笔下的雄、壮、开阔,是千里水疆、万户生机。“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这首《春江晚景》写的是广州江边津亭畔的秀美景色,大约是张九龄辞职居家期间与好友同游广州时所作。

广东作家秦牧,研究广东作家秦牧的相关书籍(7)

珠江之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

这次归乡,在目睹广州因沿海之利得以发展的盛况,张九龄考察了岭南与中原的陆上交通,向朝廷提出请修大庾岭路,开凿梅关古道。借助这条通路,张九龄的家乡韶关得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岭南与中原的南北交通大为改观,随后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都大为便利。他也因修筑这条通路得以被朝廷重新召回重用。

这种因地制宜,不向命运低头的心气,体现在他的笔下就成了:“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二》)

古时岭南只是远离政治中心,并非蛮荒之地。在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南方,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个人的一片自由天地。历代谪宦来到岭南,岭南给了他们事业和文学上的又一次生命。

韩愈就是其中一位。他被后世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三度被贬岭南,除了在潮州兴修水利、除鳄弊害之外,他途径广州南海神庙时还留下了《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由名匠李叔齐镌刻成碑,人称“三绝碑”。此碑为广州南海神庙现存最早碑记,被誉为“广州第一唐碑”。

广东作家秦牧,研究广东作家秦牧的相关书籍(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