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主要表现为壮志豪情与豁达开朗。他对泰山的崇敬和向往,流露出对宏大目标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是对自己未来必能登峰造极的自信宣告,也是对人生抱负的深刻表达,寓意只有超越自我、勇攀高峰,方能俯瞰世界,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和深刻的领悟。这种情感既有儒家积极入世的情怀,也有道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结构布局开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先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对泰山这一主题的兴趣,并以“青未了”勾勒出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的雄浑气势。
中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通过细腻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象,展现其峻峭秀丽、气象万千的特质,同时也寓含着诗人的情感波动。
结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抒发壮志豪情作结,表达了诗人决心攀登巅峰的决心和展望未来的开阔胸襟。
文化内涵《望岳》这首诗的文化内涵深厚,它不仅描绘了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寄托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泰山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是五岳之首,历代帝王多在此举行封禅大典,象征国家社稷稳定和国泰民安。
杜甫通过赞美泰山的壮美,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即通过不懈努力达到理想的高度。
“一览众山小”揭示了中国古代士人阶层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同时暗示了登高望远所悟得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历史点评杜甫的《望岳》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宋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在其著作《沧浪诗话》中评价道:“杜子美之诗,气骨深稳,纵达浑厚,如《望岳》等篇,真可谓大家手笔,尽显其胸襟抱负。”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亦赞赏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句不但状泰山之高,且寓壮志凌云之意,实乃千古绝唱。”清代学者赵翼在其《瓯北诗话》中论及杜甫时也指出:“杜诗咏物叙事,无一不有寄托,如《望岳》之写泰山,既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又寓意登高则必自卑,胸怀壮志,立意高远。”
可见,《望岳》不仅展现了杜甫卓绝的诗歌艺术技巧,而且富含深刻的哲理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体现出诗人身处动荡时代,却依然坚守理想、砥砺前行的伟大人格魅力,故而赢得后世诸多名家的高度赞扬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