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所开拓和发展,但仍没有超越前代公案故事的叙述模式,也没有跳出以“天理、国法、人情”为叙事依归的结构框架。再从关汉卿的审美目的看,这些公案戏所遵循的不外是“兴观群怨”、“讽上化下”的创作古训,作者所持的仍然是传统的“为君、为臣、为时、为事”的载道文艺观。
过去的评论把关汉卿当作人民的代言人来宣扬,把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夸大到否定了封建社会的高度,存在拔高的倾向。
现在结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来做具体辨析。过去的研究一般都根据剧本第三折的[滚绣球]支曲论定女主人公窦娥是一位英雄、勇士,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认为她“否定了天,否定了地,对封建社会的一切秩序也产生了怀疑和否定”,这些说法完全是脱离开文本和作者整体思想的曲解。
就在同一折戏中,女主人公又对天发出了三桩无头愿,说明她坚信正义在天,公理在天。其结果是感天动地,三大超自然的誓愿一一成为现实。
此外,窦娥冤狱的平反昭雪,完全是靠她的清官父亲窦天章为其完成,他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手执尚方宝剑出场,代表的正是封建法律和封建秩序。
关汉卿不是要写什么“悲剧英雄”,他笔下的窦娥也不是什么反抗勇士,而是一个命苦到不能再苦,又善良的无可再善良的小人物。
关汉卿所反映的就是这样一幕社会悲剧:一个虔诚地恪守着那个社会所标榜的道德规范,从来未越过雷池一步的小人物,结果反被那个畸形的社会堂而皇之地处死了,这才是冤,天地奇冤!
剧本以传统天道观中所包含的民本思想为武器,批判现实,暴露贪官污吏和恶霸罪行,表现了对修明政治,恢复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良好愿望,这些都属于古典民主主义的内容。
关汉卿的这些政治主张,是任何时代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接受的。他们要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就不能允许和容忍超法律横行和超经济掠夺的腐败现象,就连元朝最高统治集团也不例外。
在现存元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最高统治者“禁豪霸”和“禁治行凶泼皮”的记载。惩治贪官最为严厉者要算元成宗大德七年的一次:“七道奉使宣抚所罢赃污官吏凡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审冤狱五千一百七十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