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如雾起时鉴赏,郑愁予如雾起时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01:58:28

《岸萤》回忆录、思想史、影像评论和诗性语言融合在一起,《掬水月在手》则将口述历史、纪录片、空镜头、老照片和实地拍摄相互呼应。这种多媒体的交织和对照,使得观众能够在影像中不断穿越,以“缺席的叙事者”的身份参与叙事,感受到时空错位的审美体验。《掬水月在手》成为现代电影媒介交互性的杰出典范,突显了媒介之间相互影响的趋势。

陈传兴通过他的文学纪录片作品,特别是“诗人三部曲”,深入探讨了诗歌与历史、信仰、存在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并通过多媒*织的叙事手法,引领观众进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之中。

郑愁予如雾起时鉴赏,郑愁予如雾起时原文(5)

<<·——多媒介并置与对照: 媒介间性的表现方式——·>>

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媒介与传播技术经历了迅速的进步,引发了媒介融合时代的兴起,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随着媒介的融合,其边界逐渐模糊化。信息和内容在不同媒介之间自由流动,叙事边界不断扩展。

媒介间性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着眼于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文艺作品中多种媒介共同参与叙事的现象。在数字技术与多媒介发展的背景下,后现代艺术实践呈现出明显的媒介间性特征。这种“间性”一词最初指的是生物学中雌雄异体兼具两性特征的现象,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它被引申到人文社会领域,强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郑愁予如雾起时鉴赏,郑愁予如雾起时原文(6)

后现代文化实践中的媒介间性不仅涉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话,更包括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和意义再创造。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模仿,方式取决于对象和媒介。

之后,贺拉斯提出“诗如画”,巴洛克错视画跨越了绘画和雕塑的边界,这些都显示了媒介间性在文艺批评中的理论和实践。如今,媒介间性已成为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的关键词之一。奥地利学者维尔纳·沃尔夫将媒介间性定义为不同媒介在艺术作品中的交互使用,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媒介之间的多重关系。

郑愁予如雾起时鉴赏,郑愁予如雾起时原文(7)

中国,媒介间性最早在编辑学领域提出,旨在探讨传统出版物与数字出版物的共生关系,基于文本间性和主体间性,王振铎认为不同媒介及其结构之间存在本质的相互作用,多媒介的交叉演变和互补互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与文本间性相比,媒介间性更加多样化、影响更大,尤其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媒介间性逐渐取代了文本间性,成为后现代文艺作品的重要属性。

在当代文化中,出现了与语言学、元文本转向相关的重要现象,即“媒介转向”,这一现象在人文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数字媒介技术的影响下,影视作品成为媒介交互和对话的重要领域。多媒体并置和对照成为数字媒体时代影视作品中媒介间性的表现方式,如将电影嵌入戏剧,将纪录片嵌入电影,甚至在同一作品中混合不同媒介元素等。

郑愁予如雾起时鉴赏,郑愁予如雾起时原文(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