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兴的创作具有鲜明特色,他身兼摄影家、学者、作家和导演等多重身份,他的作品,如自传《岸萤》,将影片分析、摄影评论、精神自传和留法回忆融合在一起。
他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也集纪录片、口述史、老照片和空镜头等元素于一体,甚至在展示拍摄过程时毫不保留,将拍摄场景融入影像文本,以增强观众的临场感。这些作品代表了媒介间性在影像创作中的趋势,将不同媒介元素巧妙融合,使影片更具多样性。
媒介转向是当代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特别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影视作品中的多媒体并置和对照现象成为媒介间性的重要体现方式。陈传兴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这一趋势,将不同媒介融合于影像创作中,为观众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多叙事层内嵌: 媒介间互文叙事手法——·>>
影片采用多层嵌套的手法,实现了媒介间的互文叙事效果,在叙事学语境中,多层叙事现象被称为“错层”,其中主叙事层被称为“框架叙事”,次叙事层被称为“嵌入叙事”。这种交叉产生了多种复杂关系,不仅丰富了叙事体系,还实现了文本意义的多元阐释。
主要叙事线索以叶嘉莹百年沧桑的人生历程为基础,叶嘉莹的口述史构成了框架叙事层,不同叙事线索嵌套于其中,形成了多个叙事层次。整个叙事过程中,影片的视角始终在多个叙事层所构建的叙事空间中徘徊,呈现出碎片化和断裂感。
电影语言将不同的叙事文本拼贴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互为指涉和复调的结构,陈传兴通过对叶嘉莹的百年沧桑人生的描绘,以及家宅空间的隐喻,探索了诗词在她艰辛人生中的作用,传达了诗歌的力量和精神归宿的主张。影片最后一个篇章“空无”暗示了北京察院胡同叶家的四合院已然不存在,但在精神层面,它依然是叶嘉莹诗意人生的象征。
在影像艺术实践中,内嵌叙事层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以文学媒介为基础的叙事元素,《秋兴八首》作为杜甫七律的巅峰之作和中国唐诗的高峰,承载了盛唐与衰落的历史转折,而由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制作的《秋兴八首》组曲则成为内嵌叙事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曲以雅乐和咏叹调为基础,在影片中织就了一个名为“音响空间”的叙事。
陈传兴将叶嘉莹对《秋兴八首》的注释应用于她自身的生活,构建了一个复调关系。影片中的大量器物与景物空镜头也是艺术表达的独特手段,包括雪景、壁画、浮雕、旗袍、铜镜等。这些物象不仅仅是静态的背景,它们蕴含着诗意和历史感,是文化的结晶和源始。
影片通过这些器物和景物,勾勒出叶嘉莹与中国古诗词之间的紧密联系,传达了一个“镜花水月”式的相互承载关系。空镜头所选取的景物和器物与叶嘉莹的诗作及人生有着紧密的关联,展现了她的个人史与中国诗词历史的交汇。陈传兴通过这些景物和器物,试图回溯诗词产生的空间,还原盛唐时期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