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课本指定中学必背古文中,涉及《论语》的一共有3次,前2次都是挑选了12个小段的话,可第3次却是一段完整的故事,叫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要求背诵内容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这一段在课本里很特别,即使放到全本《论语》里也是少有的:如此细腻完整地去记录一个事件,行文又充斥着文学色彩和饱满感情。而在我看来,它还是整部《论语》里最动人的部分。
1这一段的标题是节录文章的首句,也是《论语》题目的惯例。它选自《论语·先进篇》,篇名“先进”仅仅因为第一句是“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本篇集中在讲孔子各位弟子的言行,而本段就记录了四位弟子和老师的一场对话。
孔子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毋吾以也”,就是“毋以吾也”,这种宾语前置现象是古文中常见的,比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就是“吾与谁归?”
“毋以吾也”的“以”,有两种解释:当“因为”讲,或当“用”讲。依前者,孔子是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说话拘束;依后者,孔子是说我年长了人家不用我了。但总之重点在后面:平常你们总说不被了解,假设人家了解,你们将做些什么呢?
这时候,几位弟子不同的性格就展现出来了。子路“率尔而对”,贸然地站起来就说。这是孔子弟子中最出名的之一,也是个性最鲜明的之一,孔子评价:“由也喭(yàn)”,说仲由(子路的字)啊,性子刚烈而鲁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神经比较大条的一类人。你看下面冉有和公西华的发言前都没有描述,偏子路一个“率尔”先跳了出来,性格也跟着跳了出来。
子路上来就着眼于“千乘之国”,我们之前讲《曹刿论战》时提过,春秋时国力以兵车为计,千乘之国在当时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我们这位“子路大将军”抱负可不小,他先给自己设了一个“烂摊子”局面: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之间,时常有外敌侵犯,内部也是既少粮也缺菜,内忧外患别提多惨了,可是自信满满的子路说只要三年就能让这国家的人既骁勇善战又知晓道理。
那种危局之下国家能保住就不错了,他还能三年做成那样不是很厉害吗?可孔子却微微一笑。你看,又和冉有、公西华有区别了,他们说完后老师没有表态,可在子路这儿笑了一下。我们生活中遇到哂笑心里也会不舒服,那不是认可的笑,而是带些轻视的笑。子路一定也挺郁闷,老师为什么笑我呢?可是孔子没继续说,子路只能往下听其他人的发言自己再琢磨。恐怕这也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体现吧,你得自己先去悟,不是上来就让我告诉你。
下一个发言的是冉有,正好和子路形成鲜明对比。《先进篇》里有一段专门写他俩的,说子路问老师“听到合理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怎么能不先问问父亲和兄长呢?”冉有也问“听到合理的事就去做吗?”孔子却说:“去做吧!”公西华就不懂了:“老师,怎么他们同一个问题您给俩答案呢?”孔子说:“冉有胆小,做事总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子路一个胆子两个大,我得压一压让他谨慎些。”
你看,这次各抒己志冉有也和子路显著不同。“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治理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裕起来,但是要礼乐修明,就得另请高明的君子来做了。”国家是“六七十里”还是“五六十里”都要严谨地再明确一下,谈到礼乐教化还要请别人来胜任,冉有谦退的性格两句话就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