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出头典故,民字怎么讲故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30 13:20:05

作者:王淼

对于晚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极具争议的评价:就书画艺术论,他是书画大儒,一代宗师;就人格人品论,他卑劣下作,私德有亏——前者有董其昌存世的大量书画作品以及后世名家的推崇为证,有目共睹;后者的主要依据,则是两种流传甚广的野史小册子《民抄董宦事实》和《黑白传》,其中内容对董其昌其人极尽诽谤、诋毁之能事,而董其昌的个人形象也就此一落千丈,及至后世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孙炜的新著《董其昌传》是一部关于董其昌的全景式传记作品,作者通过多年的考证与研究,对董其昌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与多角度的解读,以大量史实厘清了蒙在董其昌身上的层层迷雾,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新还原了董其昌的个人形象。

深谙禅理的书画天才,目光如炬的鉴赏大师,善于交易的精明商人,小心翼翼的谨慎官员,贪花好色的晚明士人——集商人的精明,文人的懦弱,官员的油滑于一身,这是孙炜对董其昌的基本定位。作为晚明时期的艺术大师,从一介平民,到位极人臣,董其昌的一生其实更像是一个励志成功的范例。董其昌出生于贫寒之家,他的父亲只是一位私塾先生,董其昌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对书画抱有极大的兴趣,年龄不大即以书画之名享誉家乡,这让望子成龙的父亲大为失望。父亲甚至把客人送来请董其昌题签的笺纸撕碎,以示惩戒,但即便如此,董其昌依然不改其志,他不仅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在决定命运的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终于以殿试二甲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进士,成功步入仕途,青云直上,完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进而开启了他颇富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

孙炜写《董其昌传》,首先是将董其昌置于时代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的。正像孙炜所说的那样,时当晚明,既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在文化方面,程朱理学渐趋式微,王阳明的“心学”得到广泛的传播,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身心的自由成为士人生活的目标;在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日渐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崛起,为董其昌的书画进入市场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而与经济和文化相对应的,则是晚明政治的污浊与混乱,贪腐成风,党争激烈,身处其中,稍有不慎,就会大祸临头。董其昌居然身历四朝而不败,成为那个险恶朝廷中为数不多的全身而退者,其处世之谨慎不难想见,他曾经在《举业蓓蕾》中说过:“若要做个出头人,直须放开此心,若游九天,眼界大,局面大,一切厚我薄我,顺我逆我等状,尽行容纳,不著相色,是何等度量!”不妨视作董其昌一生为人处世之行状。

董其昌平生最为人诟病之处,就是他逞威作福、横行乡里的豪强嘴脸——据《民抄董宦事实》所云,董其昌之子董祖常看上了秀才陆兆芳家的使女,欲买为妾,被陆家拒绝。后董祖常派人强抢陆家使女,此事被说书人写成《黑白传》流布民间。董家怀疑是生员范昶所为,于是诬指、逼死范昶,并辱殴范妇,终于激起民变,一夜之间,董家数百间豪华宅第被愤怒的乡民付之一炬,董其昌及其家人逾垣而逃,才幸免于难。孙炜以大量史料再现了“民抄董宦”的细节,进而指出,董其昌富甲一方是事实,他也的确负有教子不严的责任,但他本人平素并无劣迹,民变本身乃是“以耳伺耳,以目伺目,愤激成仇”的结果,其实质乃是明末整个社会各阶层不满情绪的积累和爆发——“民抄董宦”只是一个导火索,从中暴露出的实是晚明时期深刻的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可谓一语中的。

毫无疑问,董其昌是晚明时期屈指可数的书画大师,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古书画鉴定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集大成者。董其昌靠卖书鬻画,名利双收,赚得钵满盆满,他也的确做过一些诸如代笔、以假充真之类令人反感的事情。但总体来说,在晚明特定的时代环境中,董其昌游离于官场与艺坛之间,从不做太出格的事情——他是丹青妙手,也是循规蹈矩的官员;他是风月中人,也是经验老到的商贾。孙炜既充分肯定了董其昌之于艺术史的贡献——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很难做到这一点,孙炜同时也认为,董其昌的一生象征着晚明士人与朝廷逐渐背离的过程,他固然与世无争,却也于事无补,当他迈着优裕的步子走完华丽的一生时,大明王朝也行将落幕了。(王淼)

来源: 齐鲁晚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