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远山河阔,阿熊陪您游山河,大家好,我是阿熊。
接下来,我们讲金声玉振坊,这是进入孔庙的第一座牌坊。
建立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三间四柱,4根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一个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相传是龙生九子之一,有守望习惯,因此置于望柱之上。它对天咆哮,据说可以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坊额落款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天水胡缵宗。他在明朝嘉靖年间,任山东巡抚,兼御史。山东巡抚,山东最高行政长官,又兼着御史,也就是代表着皇帝在山东履职,相当于现在的人民检察院。
您如果去过济南“趵突泉”,那三个字,也是他的作品。
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孟子以音乐演奏为比喻,说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贤。
“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
“金声玉振”中的“金声”指的是钟声,我们在后面的大殿中可以看到编钟,钟声的特点是“始洪终*”,也就是在敲击时声音会逐渐地由大变小;玉,古典乐器中的“磐”,使用玉石做成。磐的声音特点是“首尾如一”,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孟子评论孔子: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意思是,孔子这一生,能在开始找到自己的人生的理想,这叫做智慧。最终又能用一生去践行,这就是圣人。这就是金声玉振,有始有终。
这个是我个人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
另外“金声玉振”。这个“玉”字的“、”却居中放在中间一横处。有人说,一“、”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还有人说表示声音适度、最好听。阿熊觉得好像一个人拿着乐锤演奏音乐的形状。
后人经常以孔孟并称,其实他们两个,并不是同时代人,孔子去世100多年后,孟子才出生
一般说法是这样,孔子有个徒弟叫曾子,论语就是曾子这一派记录下来的,孔子有个孙子叫子思,曾子为子思的老师,子思又是孟子的老师。所以说,孔子和孟子应该是徒孙的关系,也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
阿熊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司马迁史记中《孟子荀卿列传》写道: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相当于是跟随子思的一个门人学习,并不是子思本人,那么这个门人是谁呢?没有记载,在《孟子》一书中,孟子也没有提到过这位门人老师,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自己这样写道“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语,意思是说孟子未能亲受业于孔子之门,但就学于很多人,因而得闻孔子之道。
那么为什么大家要编制一个谎话给孟子呢?目的大概是为了证明孟子和孔子是一脉相承,属于名门正统,这个观念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其实大可不必,还事实本来面目,其实更为动人。
孟子故里在今天的邹城,距离孔庙不过50里地,孟子极为崇拜孔子,说他“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虽然和孔子相距一二百年的历史,并未能亲身听到孔子的教诲,但并不妨碍他们两人理想信念相合,心意相通,他们伟大的人格光辉,在历史长河的不同节点中交相辉映,薪火相承。
孟子生活在更加混乱疯狂的战国时代,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他应该会想到孔子,那是他理想的光辉,犹如天上的星辰,照耀着他在泥泞道路上,矢志不渝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