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黄石加油,湖北加油,江苏医疗队驰援湖北黄石,让很多江苏人开始惦念这座拥有260多万人口的湖北地级市,还有网友将江苏和黄石戏称为“蛋黄酥”组合。
和江苏的很多城市一样,黄石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
而对于很多熟悉南京历史的人来说,他们张口就能背出的一首写南京的诗歌《西塞山怀古》正是创作于黄石。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黄石的西塞山,遥想千里之外的金陵城,留下了这首唐诗经典之作。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唐诗爱好者、网友“花月更酌”朗诵的这首诗——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据考证,《西塞山怀古》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这一年,刘禹锡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途经今黄石的西塞山,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从字面上看,《西塞山怀古》写的是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晋咸宁五年(279),晋武帝司马炎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攻打三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定都于建业(南京)的东吴。其中一路是由益州刺史王濬等率领的水师,从长江上游一路顺江而下,烧断东吴用于封锁江面的铁索(千寻铁锁沉江底),兵临建业城下。
东吴末帝孙皓不敢抵抗,在石头城上挂出降旗(一片降幡出石头),自己率领宗室,走出城门,肉袒请降。东吴宣告灭亡,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王朝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