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刘邦贪鄙市井之气的揭露和项羽凛然浩气的彰扬,使人感觉刘邦虽胜,但胜之不武;而项羽,虽败犹容。王鸣盛实际上是在对豪迈之气和高尚人格进行颂扬。
二、不以成败论英雄,突出个人作用王鸣盛重视人才,强调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历史转折关头,英雄人物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三国时蜀国存在时间较短,后人对此有过诸多分析,但王鸣盛指出了别人忽视的原因,那就是蜀国人才过早凋零是蜀国短命的关键。
关羽中年丧命,“张(飞)少于关数岁,其死年未必老,固可恨。而诸葛(亮)年亦仅五十四,马超四十七,庞统三十六,法正四十五。
《黄忠传》言其勇毅冠之军,而名望不高,则年亦必尚未老,乃先主为汉中王之明年遽卒。
赵云卒于建兴七年,其年想亦不过五十余。惟空虚无实之许靖年逾七十耳。天欲废汉,人不能兴之矣。”
王鸣盛还认为东晋的灭亡也与东晋人才早逝有关,他指出在谢安、谢玄、谢石相继去世后:“自此晋无人矣。桓玄篡位,刘裕讨玄,而晋亡矣。”
王鸣盛认为个人的失误也会影响大局甚至国家的安危。东晋何充荐举桓温,几致东晋政权易手,何充实是东晋衰微的罪魁:“举西夏而委之桓温,如虎傅翼,成其跋扈,晋祚几倾。”
把个别人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