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段】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注释】
卒:终于。十月:指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十月。陈庄:秦大臣。其任蜀相在秦惠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
【译文】
秦惠王说:“好!我听你的。”秦国终于发兵攻蜀,这年十月,攻取蜀地,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号为侯,并派大臣陈庄出任蜀相。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富强,更加不把其他诸侯国放在眼里了。
【评析】
从为秦国建立“王业”的目的出发,就秦国当前的主攻方向问题,张仪与司马错展开争论。辩论双方在论证各自主张时,都紧扣“利弊”二字,阐明自己的观点。
张仪力主“伐韩”。出兵三川,进逼周室,“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一举称霸,功大利近。他描绘的前景,颇为诱人。正面论证伐韩之利后,再从反面论证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长,荒远贫瘠。胜了,“不足以成名”;取得“不足以为利”。无名无利,且“敝兵劳众”,其弊大矣。
司马错主张“伐蜀”。先以“不然”二字斩钉截铁地否定了张仪伐韩的主张。然后正面立论,指出建立“王业”的三个前提条件:地广、民富、德博。而秦国的现实则是“地小民贫”,“地小”则需广地,“民贫”则需取财,欲“德博”则需树美名。基于当时的客观现实情况,应先选择易于成功的事做。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纵深论述,一一揭示伐蜀之利,攻韩之弊。
先论伐蜀的有利条件:“西域之国”,“戎狄之长”,“桀纣之乱”,伐蜀适逢其时。既有攻伐的口实——“禁暴止乱”,又有必胜的实力——如“狼逐羊群”。终言其利:取地、得财、获美名,一石三鸟,何乐不为?然后从反面揭示伐韩之弊,不仅得恶名、无实利,还可能使秦处于被动危险的境地。对周、韩、楚、魏四国的政治交易与联合抗秦,虽属推论,却切近事实。伐蜀“易”而有利,伐韩“危”而多弊,立论坚实,分析透辟,很有说服力。
二人的论辩风格大相径庭:张仪蹈空踏虚,高谈阔论,词语华美,耸人听闻,颇具诱惑力;而司马错则沉着冷静,注重实际,不以放言高论蛊惑人,而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张仪纵横家的风采与司马错务实政治家的风范,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卷二 秦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策·齐策一》
【题解】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齐相邹忌不及城北徐公俊美,可妻、妾、客都称赞他胜过徐公。邹忌通过观察、对比、反思,悟出一个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在赞美声中自我陶醉。他以自身的生活体悟为喻,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齐王从善如流,齐国因而大治。
【一段】
邹忌修八尺有余①,而形貌昳丽②。朝服衣冠③,窥镜④,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⑤?”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⑦;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注释】
①邹忌:战国时齐人,以善鼓瑟事齐威王。威王任他为相,他辅佐威王改革政治,整顿吏治,对齐国强盛颇有贡献,封成侯。修:长,此处指身高。尺:周制一尺约合今七寸余。②昳(yì)丽:潇洒漂亮。昳,通“逸”。一说,昳(yì),日落,有“光艳”的意思。③朝(zhāo):早晨。服:穿戴。④窥镜: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的相貌。⑤孰与:二者相比,其一何如。表比较的疑问词组。⑥旦日:明天。⑦私:偏爱。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气质潇洒、容貌俊美。清晨穿戴好衣帽,朝镜子里端详,问他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他妻子说:“你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有点不相信,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从外面来了位客人,邹忌和他坐着闲谈,邹忌又问客人:“您看,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答道:“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访。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又照着镜子端详自己,更觉得比人家差得远了。晚上,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妻说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说我漂亮,是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二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⑧,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⑨,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注释】
⑧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因齐。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整顿吏治,奖谏用贤,先后任用邹忌、田婴为相,田忌、田胎为将,孙膑为军师。其时,齐国富强。⑨诚:的确,确实。宫妇:后宫的后妃。
【译文】
邹忌于是上朝去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由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领土方圆千里,城邑一百二十座,大王的后妃和亲信侍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满朝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全国各地,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是非常严重的!”
【三段】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面刺:当面指责。市朝:公共场所。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般的热闹,形容往来的人很多。时时:时不时的。间(jiàn):间隔,断断续续的。期年:一周年。战胜于朝廷:不必出兵,在朝廷上就可以战胜敌国。
【译文】
威王说:“对!”于是下令:“各位朝廷大臣、地方官吏、平民百姓,能够当面指出寡人错误的,给予上等奖励;能够上奏章劝谏寡人的,给予中等奖励;能够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而传入寡人耳朵的,给予下等奖励。”命令刚颁布时,满朝大臣纷纷进谏,朝堂内外像集市一样热闹。数月之后,还常有人断断续续地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提意见,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种情况后,都来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治理好自己的朝政。不用武力就能战胜敌国。
【评析】
《战国策》原是没有小标题的,本文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题目用“讽”齐王纳谏。而不用“劝”,一个“讽”字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讽,就是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关键在于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去启发、开导被谏者。良药而不苦口,便于对方接受。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本文作者极善于刻画人物,其表现手法,不重于形体的描绘,而着墨于对人物的举止细节的摹画和对话的细微差别。例如邹忌“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而自视”。两处都用“窥”而不用“对”,“窥”不能解作“偷看”而应释为“暗自”,将人物私下品评自己容貌的内心世界传神地表现出来。“孰视”,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徐公,内心里反反复复地做着比较,这些细节都惟妙惟肖。再如,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句式相同而略有变化,尤其是三答,虽然异口同声地说“你比徐公美”,但是各自答话的微小差别,却显示了人物关系的亲疏与各自的心态。妻的回答是不假思索的为之骄傲的,妾的回答却多少有些迟疑、紧张而谨慎,客的回答虽然斩钉截铁挺干脆,但敷衍应酬也是显而易见的。
喜欢的请转发和点关注,谢谢!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