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论衡全文,论衡逢遇篇全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9 02:56:25

《后汉书》

流毒所及,民间更是盛行迷信。《论衡》记录的民间迷信现象数不胜数,名目繁多。如《四讳》篇便专门记录了东汉时四大忌讳。鲁迅也在他开出的书单上,于《论衡》旁加注说“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总之,东汉从庙堂至民间,从官僚至平民,无不为迷信所笼罩,而王充正是身处这样一个“虚妄失真”的迷信时代。我们再回看王充的生平,不妨思考他当年“输出”观点时,为什么大家起初会觉得“诡异”?除了“细门孤族”这一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导致他仕宦不遇?答案很简单: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异类;当虚妄成为常态,真实就是罪过。

所以,刺破虚妄的泡沫,展露真实的世界,让大家摆脱迷信的束缚,正是王充撰著《论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他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对作》)又再次强调:“《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佚文》)

气候不齐:《论衡》内容及价值

我们还是从“内伤时命之坎坷”与“外疾世俗之虚伪”出发,把握《论衡》主要内容和思想价值。

因其“内伤时命之坎坷”,所以《论衡》的一大内容便是讨论时运、命运等“玄学”问题,集中在《论衡》开篇《逢遇》至《初禀》等十二篇文章中。

如何看待人生命运?王充持“宿命论”观点。王充认为人的命运在出娘胎时便已注定,“凡人受命,在父母施气之时,已得吉凶矣”(《命义》),所以人在命运面前是无可奈何、无法抗争的,“命当贫贱,虽富贵之,犹涉祸患矣;命当富贵,虽贫贱之,犹逢福善矣”(《命禄》)。

王充又把命运与“骨相”等迷信联系起来,认为命运吉凶可以通过观察骨相来判断,“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 (《骨相》)。

显然,王充“宿命论”的观点,与他发愤著书、抨击迷信形成强烈的反差,体现了他思想中消极的一面。钱锺书《管锥编》也指出:“王氏书斩辟处有当风之快,而固昧处又有堕雾之闷;尝欲以‘东边日出西边雨’揣称其文境,半边之爽朗适相形而愈见馀半之阴晦尔。”对于王充“宿命论”等消极思想,我们可以报以同情之理解,但绝不可轻信轻从。

但是,半边的风雨如晦不能盖住半边的融融春光。《论衡》散发思想光芒的一面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王充“外疾世俗之虚伪”,所以《论衡》核心思想和主要价值便在于“疾虚妄”三个字身上。王充以“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薄葬》)为方法,力求以实事求是破除虚妄之言,以实证有验抨击迷信之风。

王充论衡全文,论衡逢遇篇全文及翻译(5)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

批评天人感应。如,针对“人君喜则温,怒则寒”(《寒温》)的天人感应学说。王充从实际经验出发,指出“寒温之变,并时皆然。百里用刑,千里皆寒,殆非其验”,又假设道:“齐、鲁接境,赏罚同时,设齐赏鲁罚,所致宜殊,当时可齐国温、鲁地寒乎?”并总结气温高低是自然现象,不随人的意识为转移,“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批评风俗迷信。如,当时有部叫《沐书》的书,书上提醒人们“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讥日》)。针对这个“择日洗头”的迷信,王充依旧从经验出发,指出“人之所爱憎,在容貌之好丑;头发白黑,在年岁之稚老”,和哪天洗发又有什么关系呢?王充又说:“使丑如嫫母,以子日沐,能得爱乎?使十五女子,以卯日沐,能白发乎?”显然不可能。因此所谓“择日洗头”,荒诞不经。

王充论衡全文,论衡逢遇篇全文及翻译(6)

洗头,莫高窟第146窟西壁

不妨反观当下。由于历法调整,有时农历会没有“立春”节气。一开始人们只是把这种年份称为“无春年”或“寡年”。后来却被人迷信地曲解为“寡妇年”,并声称这种年份不宜结婚。而今年甲辰龙年恰好是“无春年”,于是有人开始鼓吹“寡妇年”的迷信,引来不少备婚人士的恐慌,扰乱了社会秩序。两千年前的王充,便已看破“择日”的虚妄,痛批其中的愚昧。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竟然还会泛起“寡妇年”这种迷信的沉渣,难道不觉惭愧吗?可见《论衡》在今天依然很有阅读的必要。

批评谶纬符命。这集中体现在《论衡》“九虚三增”中。如《书虚》记载,当时有纬书说“孔子当泗水之葬,泗水为之却流。此言孔子之德,能使水却,不湍其墓也”,儒者对此深信不疑。王充却反驳道“水偶自却流。江河之流,有回复之处,百川之行,或易道更路,与却流无以异,则泗水却流,不为神怪也”。江水倒流不过是自然现象,没有神怪之处,更是与孔子之德没有半点关系。

认为鬼神暗昧,主张薄葬。鬼神迷信也是迷信,王充在总体上持无鬼论,认为人死不能为鬼,“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论死》)既然人死不能为鬼,那么人在死后薄葬即可。他一方面批评当时厚葬之风“破家尽业,以充死棺;*人以殉葬,以快生意,非知其内无益,而奢侈之心外相慕也”(《薄葬》),另一方面又把矛头指向儒墨两家,指出儒家对鬼神的态度暧昧不清,又主张厚葬;墨家认为有鬼,却主张薄葬,是“自违其术”。只有在理论上坚信人死不能为鬼,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薄葬。

当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鬼神现象,王充努力地用“气”这一概念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如,王充认为:“鬼、阳气也,时藏时见。阳气赤,故世人尽见鬼,其色纯朱。”(《订鬼》)鲁迅在《女吊》中说:“看王充的《论衡》,知道汉朝的鬼的颜色是红的。”虽然王充不能完全彻底地批评封建迷信,但这是历史局限导致的,我们对此不能求全责备。

王充又说:“《论衡》九《虚》、三《增》,所以使俗务实诚也;《论死》《订鬼》,所以使俗薄丧葬也。”(《对作》)九《虚》三《增》,《论死》《订鬼》,是王充的得意手笔,批评迷信的精彩文字,不可不读。

通过上述,我们发现《论衡》就像是一杆秤(衡有秤的意思),“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对作》),衡量百家之说的真伪,使真者自真,伪者自伪,进而去伪存真,实现“驱民使之归实诚”的目的。而这便是《论衡》书名的含义。

由于《论衡》剑指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动摇封建王朝立朝驭民的理论基础,并试图划破笼罩其中的迷信之雾,所以它在古代长期被视作异端之书,“攻之者不绝”;但它却为中国近代以来反封建、反迷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无怪备受鲁迅先生的重视,将之列入书单,郑重地推荐给学生。

不止是谈助:《论衡》的文学价值

《论衡》既是思想巨著,又是文学名著。我们阅读《论衡》,除了能得到思想上的滋养,还能得到文学上的教益,更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论衡》在思想上是异端,在文学表达上也是独辟蹊径。王充“欲悟俗人”,所以他采取“形露易观”的修辞策略,由此形成《论衡》观点鲜明、语言朴实、行文晓畅的特点,与当时“深覆典雅,指意难睹”的赋颂文体大异其趣。如九《虚》开篇,王充一般先简要引述迷信现象,紧接着便下断语“此言虚也”“此虚言也”“虚妄之言也”,真如当头棒喝,发人深醒。

王充为了透辟说理,力破迷信,所以他采取多方论证、不避重复的修辞策略。如,针对一个迷信现象,王充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是在结合大量事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因果、类比、归谬、比喻等多种论证手段反复诘难、充分论证,如同“分兵合围”,力求全方面、多角度地把迷信谬论“围而歼之”,由此形成《论衡》论例丰赡翔实,论证手段丰富多样,而且充满雄辩力量的特点。这与当时“贵约尚省”的风格大相径庭,为《论衡》招致“文重”的疵议。但王充认为:“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还是坚持宁繁勿省的修辞策略。

王充论衡全文,论衡逢遇篇全文及翻译(7)

“三全本”《论衡》内页

无论古今中外,一篇上乘的议论文,必然是直言正论、论说透辟,具有极强的现实批判性和思想穿透力的,而《论衡》正是如此。它以其高超的议论手段、朴实的语言表达、雄健的文章风格,为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提供了典范佳例。

王充博学多才,《论衡》博大精深,在得书不易的古代,学者读《论衡》一本书,相当于连带着读了其他很多书,所以读后往往学问大进。因此在《论衡》面世之初,好比突然现世的武功秘籍,谁能得到了它,谁就能称雄学林,甚至还引来了人们争夺。东汉末年,《论衡》还没传到中原,蔡邕在吴地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论衡》,“恒秘玩以为谈助”,自己暗中学习、偷偷“内卷”。但纸包不住火,人们见蔡邕说话水平突然间大幅提高,便疑心他是得到了“异书”。有人干脆搜了蔡邕“帐中隐处”,果 然发现被他藏起来的《论衡》,便大喇喇地“抱数卷持去”。蔡邕无奈,只好叮嘱道“唯我与尔共之,勿广也”——我俩读就好了,别外传。三国时,王朗为会稽太守,也读了《论衡》,等他回到许昌,“时人称其才进”。大家很好奇,一问之下,他果然是得到《论衡》的帮助,从此《论衡》才得以广泛流传。(综合《后汉书·王充传》李贤注)虽然上述记载真伪难辨,有“段子”之嫌疑,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论衡》对提升学问的巨大作用。

同样,我们今天也能借着读《论衡》这部大书,了解百家学说的面貌,并积累丰富的典故,不仅起到“谈助”的作用,更能提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素养。最后,让我们引用黄侃先生评价《论衡》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总结:“东汉作者,断推王充。《论衡》之作,取鬼神阴阳及一切虚言谰言,摧毁无余。自西京而降,讫乎此时,乃有此作。正如久行荆棘,忽得康衢,诚欢忭已。”

(本文原载《月读》2024年第3期,原标题为《破除虚妄之言,衡量百家之说:王充与〈论衡〉》)

王充论衡全文,论衡逢遇篇全文及翻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