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背会开头,也猜到结尾,但是就不会引用典故?来了来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用它就对了!20个词语典故 + 8个人物的新颖典故,帮你赶走老师的审美疲劳,作文轻松拿高分!大家快冲鸭!
一、词语典故1.王质烂柯【典故溯源】
《述异记》
[南朝]·祖冲之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樵者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王质烂柯,化用“烂柯人”的典故,用来比喻白云苍狗的世事变化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柯”这里指的是木质的斧柄。
故事大意是东晋时的王质进山打柴,几个小孩子给了王质一个像枣核的东西,王质含在嘴里感觉不到饥饿。小孩子问他:“还不离开吗?”王质才回过神,发现木头斧柄已经腐烂了。回到外面,已经没有和他同时代的人了。
【适用主题】
可以用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时光荏苒,追忆过往年华的感慨等作文立意。
【示例】
每当回忆起过往,每个人都是“不知柯烂”的王质。回忆翻涌而来,一张张面孔,有相互倾慕的他/她,有黑白相片上的音容笑貌,还有一失足而错过的机遇与前途。
面对回不去的从前,千言万语只能化成“既归,无复时人”的感慨与怀念。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者,唯有哀怨。
2.暗室逢灯【典故溯源】
《野叟曝言》
[清]·夏敬渠
天幸遇著相公
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
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意思是在黑暗的房间里遇到了灯光,比喻在危难或是困境中得到了启发或转机。
多用来形容读书作文时,受人指点迷津而豁然开朗,后来将“困境”扩大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适用主题】
可以用于车到山前必有路,困境中寻求帮助,点拨与启发,寻找灵感,顿悟等作文立意。
【示例】
我们常常陷入权衡和取舍的抉择中,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久居暗室,亟待明灯。心中的篝火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柴薪,距离冲天烈焰只差一点点启示的火花。这样的启示,就是点亮暗室的明灯,也是急奔渡口时恰有的停舟。
3.莼鲈之思【典故溯源】
《世说新语 · 秋风思归》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西晋文学家张季鹰,因着秋思随着秋风生长,由此想起了吴地的菰菜羹、鲈鱼片,说:“人生在世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舒适惬意罢了,怎么能够因为名望和官爵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做官呢?”
于是,他命人驾驶马车,回到了家乡。不久之后,八王之乱开始,齐王战败,当时的人都说张季鹰能够窥探先机,在看到事物苗头后独善其身。
【适用主题】
适用于乡味、报国之志、见微知著等主题。
【示例】
味觉,往往能勾起浓浓的乡思与美好的回忆。人们走在街道上,远处忽然飘来一阵似有似无的乡味,往前的脚步忽然顿住,不由得寻找起味道的源头。
穿过小贩殷勤的叫卖声,穿过繁华热闹的弄堂小巷,终于找到了那令人垂涎的食物,细细掂量而后细细品味,口腔里那熟悉的味道仿佛让人回到了思念已久的家乡,回到了难以忘怀的温暖场景。
4.庄周梦蝶【典故溯源】
《庄子·齐物论》
[战国]·庄周
“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舞,十分快乐和悠然自得!忽然梦醒,但是梦境太过真实了,让人一时分不清,却发现自己仍然是个人。
在《庄子·齐物论》一文中,他用如梦如幻的笔触记录了梦到蝴蝶这一趣事,表达了“齐物”的观点。在一般人看来,梦境是幻觉,醒后所见所感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庄子却认为梦是一种境界,醒也是一种境界,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相同的。
【适用主题】
把握当下、浪漫哲思、虚幻与真实、经典永恒。
【示例】
面对一路上的风云诡谲,你是否能够从那虚幻与真实之中分清前方的道路呢?
我们也许无法参透庄周梦蝶的哲思感悟,但是我们却能走在当下,用行动去破除笼罩在我们身上的虚幻之罩,穿过它真实地去触摸庄周关于“物我生死”的观点,把一切虚妄变成可能,把一切可能变成真实,以找到茫茫前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