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匮乏、家仆散去,她便亲自上街买菜做饭,把家务活全部揽在身上,无怨无尤地为钱锺书分担着生活的重负。
不管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杨绛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即使遭受时代磨难,即使面对同时代人离去的身影,即使被众人唾骂,杨绛仍旧顽强乐观地活着,仍会挑选了色彩鲜艳的衣服,精心梳洗后出门,到人多的地方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她的。
诚如杨绛先生这般,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在岁月的风华里,心不能是照耀的枝丫,而应是静默的根系,深埋于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动,只求自身的简单和丰盈。
【适用主题】
淡泊平静、乐观豁达、安之若素等。
【示例】
“一颗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这是杨绛先生笔下的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心向阳光的人。杨绛先生文如其人,《我们仨》中对丈夫和女儿的爱,《斋居书怀》中“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的淡然心境,以及“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的警示,都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有思想、有才情、心性豁达的女子形象。文品如人品,人淡如菊、安之若素便是对杨绛先生最好的形容。
人生在世,“一帆风顺”不过是个美好的祝福,磨难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坚忍,蹚过时间的黑暗,走向黎明,如同杨绛这般。纵然她已远去,她的深情和优雅则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嵇康——与世周旋久,宁做不二我三国时期,社会纷乱,政治权力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以嵇康为代表的七位高人不屑于弄权逐利,选择退隐林间,饮酒纵歌,远离纷争。《世说新语》记载:“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司马昭为实现他的野心,先拉拢了“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好友山涛,试图通过山涛来进一步笼络嵇康。但嵇康不为所动,写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以自我解嘲的口气,对司马昭集团的虚伪和卑鄙进行了鞭挞和讽刺。
嵇康因为才华横溢,性情耿介,不理会当时权贵钟会的拜访。钟会心中不快,对司马昭进言:“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适用主题】
淡泊名利、脱离世俗纷扰,不屑名与利。
【示例】
三国纷扰,乱世中的嵇康竹林放歌、耿介一世,不贪慕荣华富贵、不屑于沽名钓誉,留下广陵绝响,清弦奏响生命韵律。
主题三:爱国精神臧克家——爱国诗人臧克家扎根于平民生活,以笔作枪,将接触现实的所思所想吐露于诗,如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对反动势力的刻骨仇恨、对光明前途的热烈渴望、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赞美。
臧克家曾写下这样的字:“几时,不再让我为他们悲惨命运发愁、悲伤、愤怒,不再唱这样令人不快的歌?几时,让我替他们——中国农民,出自真情如同他们唱悲哀的歌一样唱一支快乐的、解放的歌?”。尊师闻一多这样评价:“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没有克家的经验,便不可知道生活的严重。”
【适用主题】
体察民情、忧天下之忧而忧、敢于为人民群众发声等。
【示例】
村上春树言“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臧克家从苦难中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站在鸡蛋那方,将时代的壮丽、人民生命中的悲壮展露于诗。
顾方舟——“糖丸疫苗”研究者1955年,我国爆发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儿童突然大规模地瘫痪、死亡,让举国谈“脊灰”色变。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顾方舟迅速开展了脊灰病毒的研究工作。
顾方舟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既方便运输,又获得孩子们喜爱的糖丸疫苗。2000年,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顾方舟教授作为代表,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正式成为无脊灰国家。
【适用主题】
为国家无私奉献,重视社会价值等。
【示例】
顾老医者仁心,用一粒粒糖丸,一步步跋涉,托举起中国的殷殷希望,书写了无声却壮美的医术华章。正是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让顾方舟教授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