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安平
小时候我读连环画,初知伍子胥这个人,但很不喜欢,为什么,因为我记得最深的情节,是他在逃亡路上身上沾满粪尿,头生癞疮,趴在道旁乞讨,那样一个人,我怎么会喜欢呢?基于这样的印象,后来很多年里,我都无意于去认真了解这个历史人物。
这次再读《史记》,我其实还是不太愿意去细读《伍子胥列传》的,为什么,因为伍子胥不但是一个楚国的叛国者,我恰好是湖北人,而且我也不喜欢他那种至刚至烈的性格,不喜欢那个动则愤怒发狂、须发俱张,死后还化为厉鬼在江海捣乱的形象,这样的人是很难在内心把他当朋友可亲吧。
但是,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一定要写伍子胥,而且写得那么仔细、用心、动情呢?我觉得和伍子胥相比,他的好友“兵圣”孙武 才是真正名垂千古的人物,他的那本《孙子兵法》传遍世界,可是司马迁写孙武 只用了一段文字,还是和吴起合传。司马迁“抑孙扬伍” ,其中肯定有不一般的原因。
这就是促使我去写伍子胥的一个特殊原因。
(一)伍子胥真是一个狠人
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参,是伍姓开姓之宗。从伍参、伍举、伍奢,到伍尚、伍员(子胥)兄弟,这四代人都是楚国之臣,特别是伍参、伍举,都因参谏得力,为强楚立下显功。
没想到伍奢以“三公”太傅的身份,在职责范围内因为直谏楚平王不要听信奸臣费无极之言而疏远太子,遭到楚王的迫害,被囚禁起来。为了斩草除根,楚王派人去河南召令伍奢的两个儿子回楚都,结果大儿子伍尚自甘被缚去陪父亲一块受死,而二儿子伍子胥抗令逃走,就这样开启了他报楚仇、兴吴国悲情壮烈的一生。伍尚伍员兄弟俩的遭遇,和姫考(伯邑考)姫发(周武王)兄弟俩的何其相像。
当楚王使者要求伍奢出面叫他的两个儿子回来时,伍奢说了这么一句“……(子胥)为人刚戾忍訽,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这句“刚戾忍訽”我是存疑的。既然子胥性格“刚戾”,为何又能“忍辱”?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刚戾忍訽”恰好预言了伍子胥后来大半生的性格特征,伍奢有这么神准吗?这种露馅蒸包子式的写法,更像是司马迁运用文学手法,提前对人物形象进行铺垫与烘托,包括听到伍子胥从楚王使者面前成功逃脱后,伍奢又说了一句“楚国君臣且苦兵矣”,即使是“知子莫若父”,我也不相信伍奢真的能未卜先知预判出伍子胥那激荡风云的一生,要知道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就几次差点死了,他能活着到达吴国就算是幸运的。
还有,作为楚国太傅,伍奢的那句叹息“楚国君臣且苦兵矣”,改为“楚国黎庶且苦兵矣”更好,楚国君臣是自取其祸,有什么可叹的呢?后来郢都城破,最遭殃的确实都是楚国百姓,楚国君臣都窜逃了,只有躺在坟墓里的楚平王不能逃。
“刚戾”“忍訽”,这互相矛盾的两种极端性格,竟然能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那这个人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狠人。这就是伍子胥。伍氏兄弟的贤能连费无极、江上渔父都知道,但伍子胥的那股狠劲,只有他的父亲看得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