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为什么这么厉害,茨威格历史地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2 17:12:59

《旧书商门德尔》就是这样一曲悲剧的代表,主人公门德尔的存在,已不复是人的存在,只是图书目录的化身而已,茨威格说他是:

“除了书籍以外,对世上的任何其他东西都一无所知,人世间的一切现象对他来说,只有把他们变成铅字,然后组成书本,才实际存在,仿佛这样才超脱了凡俗一般。然而他读书也并非为了书中的内容,并非为了书中所包含的思想或事实,只有书名、定价、规格、封面对他才有吸引力。”

尽管门德尔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任何意义,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仍给他带来了不幸,因为一张寄往敌国催书的名信片而身陷囹圄,后释放出来,又遭到靠在1919年搞面粉和黄油投机买卖发了财的咖啡馆新老板弗罗里安·吉尔特纳的虐待,被赶出咖啡馆,最后可怜地死去。

作者对这一惨死者寄予了很深的同情:同情他为成千成万的图书目录而丧失了生存能力,对生活的变化完全失去了应变能力,他不能对生活作出任何反抗,他只能成为生活的乞食者,永远寄人篱下。

这样弱小的生命的存在都不能从战争中免遭灾患,可见战争是何等不道德与灭绝人性。


在小说中,茨威格常用变异了的或者本来已失去了人性的生命的毁灭,去控诉战争,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与共鸣。

《看不见的收藏》中的老林务官,双眼失明了,全部的生存信念就在那一册荡然无存的画册里。而“我”之所以不去揭穿这个秘密,就因为同情这个生命的存在,尽管这个生命的存在已毫无意义,已成为他人生存的累赘,但他仍有旺盛的生存意念与*,“我”就不能打破这个梦幻。

这篇小说用本来已失去存在意义了的生命的毁灭,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尽管能获得很大成功,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生命的毁灭是无可避免的,不足以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另一篇被人称为茨威格小说压卷之作的《象棋的故事》则大大不同。

茨威格为什么这么厉害,茨威格历史地位(5)

这篇小说写的是有正常理智,有旺盛的生存*,有强大的生存的拚搏能力的B博士,为了保守皇室财产的秘密,遭到纳粹分子的逮捕,关在与世隔绝的“大都会饭店”的故事。

B博士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他的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生活历史的悲剧,他身上的人性、智力与情感一点点地被夺去。但B博士这种有真正价值的生命在其毁灭过程中,依然通过象棋来反抗,坚持“自主”的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他所呈现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拓展了生命的张力。

B博士灵魂深处忠诚、勇敢、谦虚、快乐、轻松,即便他被纳粹折磨成精神偏执狂,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歪曲、是非不分、惨无人道的历史社会现实,因而更加突出B博士人性中追求精神自由的伟大人物形象。

02 在痛苦的爱情中发掘人性中的高尚情感

茨威格笔下的主人公都有强烈的生存*,但他们不是只以活下去为唯一目的,他们的生活有着对爱情的渴望,满足了爱情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但他笔下的爱情却是用痛苦灌注而成的,他希望在痛苦中显示爱的伟大,在爱中享受爱的痛苦,在痛苦中表现人对爱情的执着,挖掘人性中的高尚情感。

比如《夜色朦胧》中一个叫波普的少年,为他的三个表姐中的某个所爱,他疑心是玛尔哥特,所以一心爱上了玛尔哥特,可是后来他发现是伊丽莎白一心一意在爱他:

“他在他生活的某一瞬间已经把爱人和为人所爱这两种感觉如此充分地在自己身上结合起来,再没有什么*促使他去寻找那么早就已经落到他手里的东西了,那时他还是个少年,颤抖不已的双手惊惶失措地直往后缩。”

这里的描写简直是爱的狂热,如果说波普在这场疯狂的爱中,感到了幸福的话,那么唯一的幸福就是,他先前对玛尔哥特狂热的爱的崇拜、痛苦的景仰;而在知晓爱上他的是伊丽莎白后,则是无尽的痛苦,不能不说这种爱是残酷而凶狠的。

这种爱的疯狂举动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人对爱情的渴望是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存高于一切,爱情的获得当然天经地义。

实现爱欲,几乎成了茨威格小说主人公行动的动机,也是行动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孜孜以求,表现出一种比求生更执着的力量。

茨威格为什么这么厉害,茨威格历史地位(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一个13岁的小女孩对著名作家一见钟情,尔后默默地爱着他,直到最后悄然死去,在这陌生女人身上,作者倾注了那种对女人罕见的温存与超人的同情。

如果把《夜色朦胧》所表现的爱比喻成暴君般的专制蛮横残酷,那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所表现的爱则是温驯柔和善良,两者都是奇妙而近于“荒唐”的。

两篇小说中人物的行动都只是由于爱欲的激发,一个是火山爆发式地猛烈地满足,一个是柔丝软絮般的追求,虽然同样是对爱的执着,但并不能把这种毫无保留的爱简单地归结于爱欲,这是一种伟大的人性的表现。

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某种程度上说,写的是一个最纯粹的爱情的悲剧故事,陌生女人为爱付出与牺牲,只因爱情无关其他,这分明是一个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在爱情里“陌生女人”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她是积极自主地选择去爱,并不乞求什么,所以她不必曲意逢迎,更不失去自我(事实也如此,陌生女人一直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即便生活的不如意),她的身上闪耀着高尚、圣洁的精神光芒。

这难道不是一种高尚的“爱情观”吗?不妨看看这封信的开头几句吧:

“只有当我死了,你才应当知晓我的秘密。我若还得活下去,就会撕了这封信,继续保持沉默,正如我之前一直是沉默的。一旦你手中握着这封信,你就知道,这是一位死者在向你讲述其生事。”

这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曾给了我无限的惆怅与感动。

茨威格笔下的爱情,五花八门,无人不有:老头可以被小姑娘撩拨得情火中烧,男性老教授痴迷于男学生的情感故事,已婚妇女可以当另外男子的情人,男的可以随意同其他女人厮混……

茨威格总希望从这些很糟糕与不幸的事情中,发掘事情本身不幸的特质,并以此表现人类哪怕是一点一滴的高尚情感。

03 主人公们都有着以牺牲精神为内核的人性

茨威格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对高尚人性的追求的特点,他们为自己的某一不道德行为表示深深的悔恨,为自己的某一过失损害了他人而内疚。

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使他人完全幸福,为满足他人的要求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精神,这也就是高尔基在信中所说的比“活人更加高尚,更有人性”的精神所在。茨威格小说以牺牲精神为内核的人性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同情弱者,并且为弱者作出牺牲,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将永远受到良心的谴责。

如《爱与同情》中写一个骑兵少尉因没有满足一个瘫痪少女的爱情而深深悔罪的故事,最后的结论是:

“只要良心有知,任何罪过都不会被人忘却。”

少尉的悔罪就是因为没有牺牲自己的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弱者更需要人们的爱抚,他们比正常人的求生能力低,每得到一种爱抚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茨威格为什么这么厉害,茨威格历史地位(7)

弱小不是罪过,只是由于生活中的偶然事件造成的不幸,他们同样有生存下去的权力,也同样有享受正常人的幸福的要求,小说是以良心的自我谴责来表现这种残酷的牺牲精神的。

在茨威格小说中,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本来的生活中的弱者为强者作出牺牲:

陌生的女人,是生活的弱者,可是却为大作家牺牲了一切,这是一种丝毫不要报酬的牺牲,这种牺牲精神就在于人性的伟大,而不在于这种牺牲所产生的后果或是原因。

其次,反战争、反侵略、反对一切危害生命的举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茨威格和罗曼·罗兰等作家、知识分子一道,激烈地抗议民族间的*戮,要求民族间的和睦,茨威格曾发出誓言:

“用我的躯体反对战争,用我的生命维护和平。”

在他的作品《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中控诉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在《桎梏》中他捕捉住一个现实性十分强烈的题材:民族间的和睦、博爱的思想如何粉碎了“义务”的桎梏——去屠*别的民族的义务;在《象棋的故事》里则揭露了法西斯势力对人的精神摧残。

再次,还表现在家庭的伦理道德方面:父母爱子女,夫妻相亲相爱,这是天理,而如果违反这些原则,子女不敬父母,夫妻互相嫉恨,都是丧失人性的。

茨威格为什么这么厉害,茨威格历史地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