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失业率是对失去工作者的一个不完善的衡量指标。
一些自称失业的人实际上可能并不想工作,而想工作的人在寻找工作失败后离开了劳动力队伍,从而被计算为失业者。
36
在美国经济中,大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
然而,在任何一段既定时间内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37
失业的一原因是工人寻找最适合于他们技能与嗜好的工作需要时间。
由于失业保险、政府政策旨在保护工人收入,摩擦性失业增加。
38
经济中总是存在某种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通过把不熟练与无经验的工人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而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并减少了劳动需求量。
它所引起的过剩劳动供给代表失业。
39
失业的第三个原因是工会的市场势力。
当工会推动有工会组织的行业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工会就创造出了过剩的劳动供给。
40
效率工资理论提出了失业的第四个原因。
根据这种理论,企业发现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
高工资可以改善工人的健康状况,降低工人流动率,提高工人努力程度,以及提高工人素质。
货币这个词指人们经常用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41
货币有三种职能:
作为交换媒介,它提供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
作为计价单位,它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手段;
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它提供把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42
像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是有其内在价值的货币:
即使它不作为货币也有其价值。
像纸币这样的法定货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如果它不作为货币就没有价值。
在一国经济中,货币以通货和其他各类银行存款,例如支票账户的形式存在。
43
联邦储备,即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管理美国的货币制度。
美联储主席每隔4年由总统任命并得到国会确认,他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约每6周开一次会,考虑货币政策的变动。
44
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供给:
购买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给。
美联储还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或降低贴现率来扩大货币供给,也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或提高贴现率来减少货币供给。
45
当银行贷出一些存款时,它们就增加了经济中的货币量。
由于银行以这种方式影响货币供给,美联储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是不完全的。
46
美联储近年来确定了选择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贷款的利率。
当美联储要实现这个目标时,它调整货币供给。
47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48
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49
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
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
根据费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真实利率仍然不变。
50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
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51
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
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税收义务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些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时期这些成本的大小并不清楚。
52
净出口是在国外销售的国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出口)减去在国内销售的国外物品与劳务的价值(进口)。
资本净流出是国内居民获得的国外资产(资本流出)减去外国人获得的国内资产(资本流入)。
由于每一次国际交易都包括资产与物品或劳务的交换,所以一个经济的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其净出口。
53
一个经济的储蓄既可以用于为国内投资筹资,又可以用于购买国外资产。
因此,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资本净流出。
名义汇率是两国通货的相对价格,而真实汇率是两国物品与劳务的相对价格。
54
当名义汇率变动致使每美元能购买更多的外国通货时,可以说美元升值或者坚挺。
当名义汇率变动致使每美元只能购买较少的外国通货时,可以说美元贬值或者疲软。
55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美元(或者一单位任何一种其他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
这种理论意味着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应该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
因此,有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贬值,而有较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升值。
56
两个市场是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在可贷资金市场上,真实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国民储蓄)和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平衡。
在外汇市场上,真实汇率的调整使美元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和美元的需求(用于净出口)平衡。
因为资本净流出是可贷资金需求的一部分,并且它为外汇市场提供了美元,所以它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变量。
57
减少国民储蓄的政策,例如政府预算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的供给,并使利率上升。
较高的利率减少了资本净流出,这又减少了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导致美元升值及净出口减少。
58
虽然限制性贸易政策,例如进口关税或进口配额,有时因被视为一种改变贸易余额的方法而得到支持,但这些政策并不一定有这种效果。
贸易限制增加了汇率既定时的净出口,从而也提高了外汇市场上的美元需求。
因此,美元的价值上升,这就使国内物品相对于国外物品更昂贵。
这种升值抵消了贸易限制对净出口的最初影响。
59
当投资者改变他们对持有一国资产的态度时,这对该国经济的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特别是,政治上的不稳定会引起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往往又会提高利率,并引起通货贬值。
60
所有社会都经历过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经济波动。
这些波动是无规律的,而且大体上是不可预测的。
当衰退真的发生时,真实GDP以及有关收入、支出与生产的其他衡量指标都下降,而失业增加。
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这类名义变量并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类真实变量这一假设的基础之上。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假设在长期中是正确的,但在短期中并不正确。
经济学家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分析短期经济波动。
根据这个模型,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和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
61
总需求曲线由于三个原因向右下方倾斜。
第一是财富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持有的货币的真实价值,这刺激了消费支出;
第二是利率效应:
较低的价格减少了家庭需要的货币量,随着家庭试图把货币转变为有利息的资产,利率下降了,这刺激了投资支出;
第三是汇率效应:
当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时,外汇市场上美元贬值,这刺激了净出口。
62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种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增加总需求。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种减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减少总需求。
63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经济中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但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
64
有三种理论用以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根据黏性工资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暂时增加了真实工资,这使企业减少就业和生产。
65
根据黏性价格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暂时升高,这就降低了它们的销售,并使它们削减生产。
根据错觉理论,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供给者错误地相信,它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就使它们减少生产。
所有这三种理论都意味着,当实际物价水平与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背离时,产量就会与自然产量率背离。
66
改变经济生产能力的事件,例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或技术的变动,都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而且也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此外,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还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
67
经济波动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总需求的移动。
例如,当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中产量和物价就会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工资、物价和感觉进行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并使经济在一个新的、较低的物价水平时回到其自然产量率。
68
经济波动的第二个可能原因是总供给的移动。
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效应是产量减少和物价上升——这种结合称为滞胀。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工资、物价和感觉进行了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使物价水平和产量回到其原来的水平。
69
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因素。
根据这种理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
70
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提高了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
由于利率代表借款的成本,所以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明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
71
决策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
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
因为较低的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相反,货币供给减少提高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72
决策者还可以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
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政府购买减少或增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73
当政府改变支出或税收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可能大于或小于财政变动。
74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了收入,从而 增加了消费支出时 引起的总需求的额 外变动。
乘数效应往往扩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75
挤出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 引起利率上升,从 而减少了投资支出 时所引起的总需求 减少。
挤出效应往往减少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76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所以政府有时用这些政策工具来试图稳定经济。
经济学家对政府应该如何积极地进行这种努力的看法并不一致。
77
根据积极稳定政策支持者的看法,家庭和企业态度的改变使总需求动,如果政府不对此做出反应,结果就是产量与就业的不合意及其不必要的波动。
根据积极稳定政策批评者的看法,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发生作用都有相当长的时滞,以至于稳定经济的努力往往以不稳定告终。
78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通过扩大总需求,决策者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较高通货膨胀和较低失业的一点。
通过紧缩总需求,决策者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较低通货膨胀和较高失业的一点。
79
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只在短期中成立。
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调整,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会移动。
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通过自然失业率的一条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