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作者背景,落花生作者个人资料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20 20:22:20

《落花生》是中国近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许地山的作品,他用浅白的文字诉说浓浓的家国情怀。在课堂内外,讲清、讲透《落花生》,让我们的年轻世代了解闽台一家亲厚重历史与文化份量。

落花生作者背景,落花生作者个人资料(1)

课堂上讲透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见证,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美学(书法)乃至5000年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体系的基石。

汉字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与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它魅力无限。

1. 汉字的魅力在于直观丰富的表意性,见字便知其意,它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便于记诵,便于记忆,流传久远。

2.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艺术美。我们经常说,看一个人写字,说这个人的写得非常好,好似有诗情画意在里面。说一个人的画画得特别好,画得这么好,看出里边有诗意来,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写字写得好,汉字写得好,里边直接就能把汉字蕴含的美学意蕴就能表现出来

3.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能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反映、体现及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汉字中蕴含着数千年来中国人认知世界、改造的一种睿智方式。汉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的方式和思维的方式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4. 汉字的魅力在于从汉字之源能读懂中国文化,凝聚和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这个民族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中间经过了战争,中间经过了不同民族的融合,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绵延几千年之久,到现在为止,中华民族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完整的一个民族形态和它稳定的文化形态。这其中汉字功不可没。

简而言之,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它魅力永在,不论过去,不论未来,它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我们做为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以《落花生》为例读懂汉字词义背后的中国价值

1.由字及义:讲出汉字背后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含义

比如“孝”这个字,上面是一个“老”字的头,下面是一个“子”,意为一个孩子支撑着一个老人,也就延伸为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尽孝心,孩子赡养老人的意思。自汉代以后,中国社会对孝的重视愈加高涨,对不孝的子女甚至会进行定罪和处罚,这同当代法律中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精神一脉相承的,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以孝为首的优良传统美德。

“家”,它上面是一个宝盖,里头是一头猪。狼奔豕突的豕在这个底下。那么这个家在古代人的概念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房子,家里有一头猪,当然家里也有人,猪是人养的。所以看到这个家以后,就能实实在在地嗅到家的味道。

比如“信”这个字,人加言才为信,意思就是人要对说出的话负责任才能算作是有诚信。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词语都表露出了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展现了祖先对道德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总结。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来源。不能把汉字看成和英文字母一样一个抽象的符号。汉字并不是死记硬背,知道每个字是怎么来的,知道这个字背后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每个字就鲜活起来,学生们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将汉字的文化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灵中!

2.由表及里,融字入理,讲出“落花生之家”的故事

我们上面提到的汉字的“家”,这是家本身的含义。而我们五年级下《落花生》这篇课文里,作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特殊的家,即父母给予的家教以及作者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个特殊的家故事。

落花生作者背景,落花生作者个人资料(2)

《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它运用对话写人记事。如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涵了殷殷托付的深情:收获花生的夜晚,妻子儿女、父母昆仲姊妹,数人围坐一屋,品尝着自己亲手劳动种植的花生,一灯如豆,言欢意惬,这该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而又回味不已、充满着温馨气息的阖家欢乐图啊。这里有慈母的爱,严父的情,兄姊的宽厚,小弟的聪颖。从这里,当母亲的可以寻到子女的拳拳寸草心,做父亲的可以觅得妻子的温柔,儿女的厚爱;做儿女的也不难体味出父母天高地厚的养育之恩。总之,任何人都可以从中领会到家庭的温暖,天伦的乐趣。在《落花生》一文里,父亲与膝前儿女们亲切的闲谈,热烈的讨论,家常的絮语,品评着人世间一件最常见而又微小的事物。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辞,也无阐幽发微的“春秋”大义,看似平淡无奇,却包含了人世间所有父亲望子成人的殷殷深情。

借《落花生》文本解读为在地化、情感化的爱国教育赋能

落花生的作者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出生在今天的台南市,他的父亲许南英是清代台湾25进士之一,与汪春源等人齐名。

如果没有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腐败割让台湾,那么许地山一家可能在台南种花生、吃花生的家庭温馨记忆可能仅为一人、一家、一族的个体体会,然而家国重大变故,使得许地山跟随父母来到广东、福建生活,而种花生的故事,发生在厦、漳、泉这块祖地,而不是台南。许地山出生于1894年,而他父亲于同年年底就举家逃离日本占领的台湾,可以说许地山的童年与青少年是在闽南、闽东这一块土地上度过的。

从历史背景来读《落花生》,作者所表达的“家”,远比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家”概念更为丰满,因为作者自幼饱尝流离失散,因此一个团圆的家,一个完整的家对许地山的兄弟姐妹们尤为重要。而父亲许南英对他的爱国教育,使得许地山比别的青少年多了“国、家”的深情

此外,许南英、许地山对霞阳小学及两岸其他学子具有与众不同的教育意义。

许地山一家家与海沧及海沧霞阳小学有特别的因缘。1894年参与抵抗日军侵占的许南英誓死不当亡国奴,在参与抵抗失败后,全家放弃在台南的一切财产回到汕头、厦门、漳州生活。

1912-1913年期间许地山一家在海沧(今天海沧镇老街)生活。许地山父亲许南英与海沧霞阳小学第二任校长马亦籛交情极好,曾在马家住了3天,期间一同看书、赏花、对诗,许南英暂时忘却了生活颠簸流离的凄苦,暂时忘记了台湾被割让后举家漂泊的人生。在许南英的诗文里,这样记载道:“壬子春日过霞阳访马君亦籛,得观所藏图书,复赏所植花木。信宿三日,踰苏岭,归海沧。”归后写长诗一首:“霞阳达海沧,苏岭贯其腹。昨自霞阳归,笋舆入林麓。山灵讶俗客,足音响空谷。鼓吹海山花,东风送香馥。拾纷上翠微,俯瞰高人屋:屋中何所有?图书千万轴;屋外何所有?春兰与秋菊。主人不出山,甘为花之仆。花下自读书,消受山中福。我欲从主人,来往山路熟。伫立苏岭头,天风吹野服;翘首望八荒,龙蛇满大陆!”在此诗中,许南英描写了海沧的地理风貌以及与好友相处时的心境,更以“翘首望八荒,龙蛇满大陆”来表达他对国家强大的期许。

落花生作者背景,落花生作者个人资料(3)

此外1912年许南英在厦漳期间留下153首诗,1913年仍有95首,可谓高产之年。其中1912年1-8月有描写海沧的诗有好几首,这些地景式描写为后人保存了民国初年海沧的风貌,是重要的史料。

在海沧期间,许南英曾到访附近的侯堂陈氏别墅,即现在海沧镇莲花州的莲塘别墅。莲塘别墅主人陈炳猷在越南经营米业发家,1908年在莲花洲修建家宅、祠堂、学堂。许南英在“莲花洲小山”(在莲塘学堂后)诗里写道:“此山何处来?东西空依傍;特地矗芙蓉,屹然小屏嶂。主人亦不俗,经营费意匠:凿池环其下,凿径穿其上;中有一幽谷,廓乎有容相。胜赏不在高,对之觉神王。门外泰武山,隔海遥相向;似与山争妍,故献峨眉样”。此诗不仅写景,更是表达他对家乡台南的思念:“门外泰武山,隔海遥相向”。他还与莲塘别墅里的学堂教员、陈家子弟在端午节一同游陈家别墅与沧江,留下美文游记一篇。“壬子午节前一日,与莲塘学校陈畹兰教员并陈其纯诸昆季放舟沧江”:“卜筑邻沧海,招邀作水嬉;人当阴雨后,天值放晴时。细浪犹平槛,新泉尚满陂。鸭头浮石濑,鹢首动江湄;自在乘风顺,逍遥水上迟。友生机泼泼,兄弟乐怡怡;吾道思观海,斯游想浴沂。舟轻惊欲覆,簥嫩笑争持。傍岸寻红药,沿流掬绿菭;过桥如度鸟,穿闸若盘螭。瞥眼云生墨,当头雨散丝;镜光看日射,弓样指虹垂。罾动收鱼蛤,船摇骇鹭鹚。浑忘携笠屐,一任洗须眉。来路如鱼乐,回潮似马驰。言旋元亮宅,小坐仲舒帷。芳草迷三径,新荷净一池。茶香留渴口,莲味沁清脾。佳节逢明日,名山订后期。老夫清不寐,为作纪游诗。

落花生作者背景,落花生作者个人资料(4)


当然,在海沧的日子,许南英还写了许多诗,如“壬子春日自题画梅:已入共和年,视天犹梦梦!挥手坐空山,独与梅花弄”“野兴:一生几两芒鞋福,随意林东转水西;远浦日烘芳草活,平田风押稻苗齐。未妨乘兴孤村醉,莫遣回头歧路迷!翘首长安何处所,病夫何事逐轮蹄?”“早起:早起洁庭除,扫尽尘翳迹。一蛛隐窗间,垂丝二三尺;一丝挂檐际,一丝粘东壁:组织大罗网,纤毫无余隙。蚊蚋不知几,撄触随所择;乃知天演理,胜败原不易。嗟我黄种人,异种日逼迫;日日世网中,俯仰皆局蹐!”“壬子端午夜坐偶成:孤灯对风雨,入夜忽栖凉。转瞬逢端节,栖迟滞异乡!遗臣同吊屈,歧路更悲杨!新鬼滔滔是,钟馗剑失铓。”“借沧海居冬夜不寐口占:起看残月寒无色,卧听回潮怒有声。子丑寅时酣睡足,碧天何事尚迟明?”。在“过海澄感事(1913)”一首诗里:“双桨随风水面平,荻芦瑟瑟作秋声;前汀错落渔寮见,远树参差古戍明。锡命上公雄镇海,周遭乱石巩专城。我来欲问前朝事,祗有斜阳照废营!唾手功名称异数,平心而论总非宜。人除清室存明室,公助胡儿*汉儿!班爵自应功狗冠,盖棺莫使草鸡知!易朝气节都如是,岂特泉南靖海施!”

在海沧居住的日子里,虽然还有几个儿子读书就学花费不少,但长子与第二子开始工作,许南英的生活还算安定,但是他心里装着故土,装着国家,每逢节日不免思念故乡。

如今重读许南英诗文,不仅看到的是诗人本身对国家羸弱山河破碎国土割让的悲愤之情,更看到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身上的铮铮铁骨,看到了一代台湾人反抗日本侵略与殖民统治的顽强意志。我们通过寻找许南英在厦门、漳州的足迹,感恩许地山的《落花生》感怀他给闽台,给中华民族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

余音袅绕《落花生》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刚出生不久便随父内渡落籍漳州龙溪。3岁时,在漳州读私塾,他深受其父许南英的影响,博览群书,才华出众。1911年随父亲回到漳州,年仅17岁的他开始自谋生活,任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1916年、1917年短暂任教于福建漳州的华英中学、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平私立汇文大学(1919与北通州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后进入英国牛津大学。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拓荒者,更因精通多国语言,著作等深,而成一代文化宗师。1923年瞿秋白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赤潮曲”(赤潮澎湃,晚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便是由许地山谱曲。此外他还作词曲“文天祥”,借歌颂表达他的赤子爱国之心,“文山肝胆永在人境,不用千古文章万代名,忧时热泪,爱国丹心,令人景仰陆丰方化饭亭。危局支持,孤城强保,守堞只剩下饥兵。虽然知道恶敌难胜,也得抗拒,也得拼命”。抗战爆发后,他出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的常务理事兼总务。1941年心脏病发,不幸去世,全港为之鸣钟送行,宋庆龄先生第一个送来花圈,连港英政府也降半旗致哀。国民政府褒奖他“学术淹通”“比年在香港阐扬我国文化,倡导任民教育,并于社会公益事业,无不尽力协助,尤见热忱”。新加坡华侨各界组织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论思想文化析中西异同惟求实用君虽作古亦长存”,对许地山评价极高。

落花生作者背景,落花生作者个人资料(5)

《落花生》是许地山早年作品,约写于1925年,1932年他的《落花生》就被收入河北师范初级中学课本中,1939年收入《新编初中国文》,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收录其中,是小学必选文章,它也是台湾地区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课文。

百年前许地山号召大家不做“伟大体面”的人,学要落花生,做有用的人。百年后,这句话,依然掷地有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会鼓励更多的语文教师在《落花生》这一课堂上,除了“说文解字”外,还会用心串解许地山一家与海沧特殊的历史渊源与作者一家丰沛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名台湾问题的研究者,我希望通过这样历史背景的介绍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产生由衷的自豪感,而且听完解说之后,一定会记住原来这个大作家的父亲许南英、许地山作者本人曾在海沧居住过,还来过自己的学校。这是举一反三,是汉字、语文教学的拓展,也是一堂很好校史与地方爱国主义文化课。相信除了让学生增进课文的记忆、理解外,还将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的效果。本文作者:杨仁飞 厦门市台湾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授权本号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