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买臣心父买子心的意思,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0 06:33:46

大家聊国学,继续谈老子。大家好,我是云飞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道德经》的第三十六章。

我先来读一下《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原文——

将欲翕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从头到尾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词——权谋。事实上过去很多版本的解释也都是从权谋这个角度去解释的。比如你要想获得,你要先给予,听起来像*猪盘。就是一种骗局的俗称。先以谈恋爱或者处闺蜜,结拜兄弟为切入点。然后死命对你好,可劲对你好,对你比你爹妈对你还好,对你也比他(她)对自己爹妈也要好。之后坑你一把,销声匿迹。这叫*猪盘,先把猪养肥,然后*掉,连本带利拿回来。这叫“将欲夺之,必姑予之”,你要想吃猪肉,你不要先喂猪吗?

这是从字面意思理解,这是在侮辱老子。《道德经》学到三十六章了,我们想想老子怎么可能是这个意思呢?!

但是这个误解是非常深的,不仅普通人有这个误解。韩非子,那不是普通人吧。法家思想从道家思想而来,这个是学术界说的。而法家又分为法派,重视法,代表人物是商鞅;术派,重视术,代表人物是申不害;势派,重视势,代表人物是慎到。而韩非子是集大成者,也就是对法、术、势都研究很深,还能融会贯通。

但唯独道没有研究,所以韩非的人生是很惨的。我们这一章的题目叫《去术存道》,我们还是要从道的角度去理解这一章,不能进到术的误区里去。

大家说听起来明明就是手法,就是手段,就是套路啊,怎么是道呢?

注意听这句话——

老子讲的这一章无关权谋,而只是在描述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而已。

你要跳出来,你要加上时间这个维度来理解这一章。比如老子说:“柔弱胜强。”柔弱怎么可能胜强的,物竞天择啊,肯定是强的胜弱的。那老子这句话什么意思?老子这句话就是让我们示弱啊。明明我们很强,但是我们要示弱,趁对手轻敌大意的时候我们一下子把对方击倒。您看,又是权谋。和下一句还能逻辑自洽“邦利器不可以示人”,我怀里揣的有刀,有枪,但我事先不让你知道,不可以示人。冷不丁我给你来一下子。

您看,又回到*猪盘了。

举个例子: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大家都熟悉,我想问大家谁强?谁弱?那这个不用争论吧。日本有飞机大炮坦克航母,我们还大刀队呢。这个敌强我弱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最后谁赢了?我们赢了,那是不是就是柔弱胜强。这个胜利是靠的示弱,假投降,阴敌人一下子,侥幸胜利的吗?其实不是。是必胜。

谁最先意识到中国必胜呢?*。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种著名论断,一种是速亡论,典型的比如“三个月灭亡中国”,因为强弱差别太大了。汪精卫肯定也是这个判断,否则他不会投敌当汉奸;第二种论断是速胜论,认为中国能很快取胜,因为咱们有咱们的优势,国土面积大,人多等等。但是*的论断就是那篇著名的《论持久战》。

这个论断太厉害了,事实也证明只有他对未来的结果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打了八年,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主席为啥能料事如神呢,那人家是理解了《道德经》啊,最起码是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是事物是会发生变化的啊。这里面你一定不能就当下谈当下,你要加时间维度啊。

你是很强,那你会永远强,一直强吗?我是很弱,但我会一直弱,永远弱吗?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没有时间维度,不懂得变化的道理那是刻舟求剑啊。

这是智慧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过去婆婆欺负媳妇是常态,因为家里的劳动力一个是婆婆的丈夫,一个是婆婆的儿子,媳妇就是一个光吃不*。咱说的是封建旧社会啊。所以婆婆就强势,媳妇就弱势。但是聪明的婆婆一定不会欺负媳妇。因为聪明的婆婆知道自己会变老。

“君买臣心,父买子心”,聪明的父亲也绝对不会动不动骂自己孩子笨、无能、甚至打骂。因为事物是会变化的啊。

成功男人的一生是咋样的?3岁不尿床是成功,到了90岁不尿床,他还是成功。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从弱到强,再到弱。从没有到有,再到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变化的过程。只有理解了这个,大家对这一章的理解才能从权谋误区里解脱出来。

咱们再来讲“将欲夺之,必姑予之”,这是权谋吗?这不是啊,这是事情的规律啊。比如放在企业管理上,“予之”给予,那就是授权啊,“夺之”那就是要求提供结果啊,或者反腐要求,或者是罢官夺爵。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一定是授权在前。

“没有不产生义务的权利,也没有不产生权利的义务。”权责对等是天然的,不是谁规定的。权利越大,你责任就越大。你要这个人承担责任,你要先赋予他权利。但赋予权利后不能听之任之了,你要闭环要让他懂得责任并承担责任。如果是自己,自己也要有这个意识。

比如李世民那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他有这个意识。“载舟”就是给予,大家捧你,你是领导。“覆舟”倾覆,那明显就是“夺之”了。

所以“鱼不可脱于渊”啊,鱼儿离不开水啊,李世民说的船也离不开水啊。那什么样的鱼会离开水呢?觉得自己不是鱼,觉得自己很强的鱼,觉得自己有翅膀,可以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的鱼,这类鱼有时跳来跳去,跳到岸上回不去了,尴尬了,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不是怀里偷偷揣个刀子,冷不丁偷袭敌人。这个“人”不是敌人,是对应上句那个“水”的。那这个人是什么人?鱼与水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因此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你的管理对象。如果你整天对你的管理对象凶神恶煞的,动不动:“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滚蛋!”您看!开除人这是权力啊,这是你作为管理者的利器啊,老子都告诫你不可以示人了,你整天挂在口头上,你说你能捞到好儿吗?

就在昨天,一个朋友去参观了一个公司,回来后非常感叹,说这个公司很牛。怎么牛呢?员工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这还不是牛的地方,最主要一个牛的地方,老板带着参观者在公司参观了一圈,没有遇到一个对老板点头哈腰的人。于是大家都说,这公司牛。

这就是道理啊。那些一进公司,一大群人齐声高呼:“王总好!”的公司,将来王总公司有困难,很可能员工跑得比谁都快。那个见了领导不点头哈腰,继续认真做事的员工还很有可能不离不弃呢。

当我们遇到的人多了,你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越是那些喳喳呼呼,表面上张牙舞爪的人越是没什么真本事。而越是那些能力强,成就高的,越是谦虚低调,比较好相处,反而比较好打交道。所以意识到自己很强的人,往往不强。认识到自己还不够强,即使当下强,也不可能永远强下去的人,那是真的强,最起码是个明白人。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所以老子的《道德经》是不是一篇特别好的《管理者素质手册》呢?我觉得是。那对我们普通人有啥用你呢?

比如你的孩子长大了,谈恋爱,处的对象你一看就有问题。你要咋处理呢?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家长那是相当激动,手段也相当激烈,甚至不惜提出:“你要再不断绝与那个人的来往,咱们断绝母女关系,云云”邦之利器啊,拿出来了,有的则实施不再给子女钱,经济制裁。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自己的孩子和恋爱对象那更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同舟共济,不离不弃啊。

这就是不懂得“将欲去之,必姑与之”的道理。“与”就是伴随,接近。就像员工亲近老板,年轻人之间相互爱慕,这都是“与”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永久的,持续的状态吗?多少结了婚的还离婚呢?谈恋爱的人不会分手吗?会的。悲欢离合本是平常。结果家长不懂这个道理,过于粗暴地去干涉,反而适得其反了。

这里绝对不是说孩子遇到的了坏人家长也装作没看见,不理不睬。而是看问题看根本,那个人一看就是坏人,为啥你的孩子他分辨不了呢?所以是不是要培训一下孩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呢?那自己的判断力一定超乎孩子吗?有没有可能是自己看错人了呢?就算自己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孩子的判断错误,那在纠正的过程中到底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实现目的呢?

一定是不允许孩子出门,切断经济来源,断绝母女关系是最好的方法与手段呢?

叔本华说:“人本是就是一团*。*无法满足就痛苦,*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中度过。”

叔本华悟到的,其实老子几千年前也早就悟到了,开篇就说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接着又说了“有无只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老子既然能明白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这些只是被人们定义出来的,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又怎么可能到了这里不明白“开合,强弱,去留,予夺”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之所以大家容易误解。是这个道理确实是容易听到的时候明白了,暂时明白了,过了一会,马上又忘记了,又回到过去的思维模式上去了。

到这里我们这一章就分享完了。那我们整体读一遍,整体翻译一遍。

将欲翕之,必姑张之;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整体翻译就是——

收敛的前提是扩张;

削弱的前提是强化;

分手肯定在结合之后才会有;

失去的,也必然是你之前获取的。

这道理很明了,也很微妙啊。

弱和强也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鱼儿离不开水啊。

所以管理者不要整天拿自己的权势(尤其是武力)来吓唬被管理者啊。

《去术存道》这一章讲得很不容易,希望大家留言评论,咱们要勇于去伪存真。好的,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看完后觉得有用,欢迎大家分享出去,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谢谢大家,再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