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喜爱阅读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当孩子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学童年龄,他们便会以百倍的热情地投入到对书籍的阅读中,就像是饥饿者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们从丰富的文字中,欣喜地感受着书籍向他们展示出来的神秘又奇特的世界。
我有一位朋友,属于老来得女,他有一天竟然对我说,他要禁止一年级的小女儿读我的书了。我大为惊讶,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视力本来就堪忧的女儿,每天都捧着我的书,反反复复地看,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就这么着迷,他担心女儿的视力和运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才下达了“禁读令”。我听了不禁莞尔,其实我送给他女儿的,只是几本我主编的小学生日记,一定是这些小学生写的简短又天真的文字,引起了他女儿的共鸣。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反复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是正常的,因为她刚刚进入到书籍这个全新的世界中,她的全部阅读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只要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才能宣泄阅读带给她的惊喜。
当然我也遇到过对阅读没有兴趣的孩子。记得有一年的读者见面会,有一个看上去十一二岁的男孩,排队来到我的签售台前。我问他,你爱看书吗?他干脆地回答:不爱。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要买我的书来让我签名呢?他气鼓鼓地说:是妈妈逼着我买的,他的妈妈站在一旁有点尴尬。我也不知道这个男孩后来怎么样了?他养成了阅读习惯了吗?也许他生来就不爱阅读,他的兴趣在别处,比如运动。但也许,在他生命中的某一天,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他突然喜欢上了阅读。日本侦探小说作家东野圭吾在其自传《我的晃荡的青春》一书中写到,他从小就是个不看书的孩子,他的母亲为此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让儿子喜欢上阅读,直到东野上高中的时候,他偶然读到一本姐姐借来的侦探小说,从此就迷恋上了阅读。后来他居然还成了一个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可见,虽然我们都认为,孩子阅读的年龄越早越好,但每个孩子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一个直到高中才爱上阅读的孩子,补上阅读课还是来得及的。
学校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其实,孩子们爱上阅读,学校和老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么多年来,我走访了全国各地很多小学校园,从一线大城市的小学到偏僻乡镇小学,我发现凡是提倡阅读的“书香校园”的孩子,他们给我的感受是性格活泼开朗、幽默、善于听课,思路开阔而敏捷,可爱又聪明。
而我也曾走访过一些学校,由于学校缺乏有效和正确的阅读引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小。这些往往孩子很胆怯,缺乏对幽默故事的领悟力,他们的视野相对比较窄,提出的所有问题均围绕“如何写好作文”这一点。在课堂上,他们普遍存在听课能力较差、理解力弱、精力不集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等问题。很多来自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他们都无从排解,在我眼里,他们是“被堵住”的孩子,暂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通道。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学校,对孩子的天性比较尊重,幸福感也比较高。在那些学校里,往往有随处可见的小小图书角、宽敞明亮的图书阅览室,以及丰富多彩的阅读橱窗,还有对孩子们的阅读热情鼓励的老师们。
令我感触很深的是很多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为孩子们的阅读所做出的努力。首先,他们在校园内布置了很多图书角,为孩子们创造随处可阅读的舒适环境,定期开展丰富活泼的阅读活动,包括从各种渠道争取到儿童文学作家到访校园。校长和老师们告诉我,正是这些孩子的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所以他们尤其重视校园的阅读环境的建设。除此之外,他们还担负起了教育家长的责任,有很多民工子弟小学开设了“家长课堂”,让家长们意识到孩子阅读的重要性。虽然孩子们来自相对贫困的家庭,但我看不出来他们身上有任何的自卑,他们活泼开朗,思路敏捷,落落大方,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阅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