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来历简介,罗贯中当时的历史背景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7 22:52:27

而且在为官治世的同时,王朗作为儒家经典的代表人物,还一直在以实际的行动,来践行着儒家的各种思想。在《三国志》等史书上,也大篇幅记载过他的谏书全文,不仅文字工整,而且引经据典,篇篇都可谓是规劝倡议文稿的典范……

不仅如此,王朗在学问上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觑的。他一生著有文集三十卷,包括《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全三国文》还收录有《冬腊不得朝表》、《论乐舞表》、《上求正贷民表》、《谏行役夜表》等作品。

甚至于后世在研究王朗著作的时候,还将其尊为“王学”!并且在西晋朝廷的支持下,一度曾压倒由同时代儒家大咖郑玄,所开创的“郑学”。

罗贯中的来历简介,罗贯中当时的历史背景(21)

最终,在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去世以后,王朗也得到了“成侯”的谥号。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相当高的评价:

虞翻:“窃闻明府与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虽在东垂,常怀瞻仰”

曹丕:“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曹植:“英辨博通,见传异庆。德实充塞于内,知谋纵横于外。解疑释滞,剖散盘诘者,王司徒也”

王沈:“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

陈寿:“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张华:“王之学华,盖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

罗贯中的来历简介,罗贯中当时的历史背景(22)

写到这里,我们也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历史上的王朗,明明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而且功勋显赫的伟大人物。为什么到了罗贯中的笔下,就被丑化成了那样一个枉活多年毫无寸功,而且谄谀奉承的“皓首匹夫”?

除了老罗的剧情安排,以及突出诸葛亮言辞功夫,凸显人物形象等目的以外,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写作立场,需要王朗这么一个角色来背锅。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王朗,确实是曹氏一族的忠臣,虽然不至于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在曹操死后威逼汉献帝禅位。但是他在曹氏“以魏代汉”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所以站在罗贯中的写作立场上,王朗无疑也是汉朝覆灭的元凶之一。

罗贯中的来历简介,罗贯中当时的历史背景(23)

而且在真实的历史上,王朗也确实以书信的方式,向当时的蜀汉进行过劝降,同时还在信中讥笑诸葛亮等人是自不量力。而诸葛亮虽未直接回信,却也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正议》,来作为回应,顺带表达自己扶汉伐魏的决心……这一段“书信唇枪舌战”,无疑就成为了罗贯中写作的灵感来源。

(王朗《与许文休书三首》:皇帝既深悼刘将军之早世,又愍其孤之不易,又惜使足下孔明等士人气类之徒,遂沈溺于羌夷异种之间,永与华夏乖绝……为身择居,犹愿中土为主择居安,岂可以不系意于京师,而持疑于荒裔乎?详思愚言,速示还报也)

(诸葛亮《正议》: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戒,今次之矣;免身为幸,刑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况以数十万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有可得而干拟者哉)

罗贯中的来历简介,罗贯中当时的历史背景(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