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破习惯性防卫,开启绿灯思维,摒弃红灯思维
我有一个亲戚,见我在写作这条路上做的不错,就对我说:嘿,你们有写作天赋的就是好,随便写写,都有钱赚,像我们想走这条路,也走不了。
当我开始告诉他,写作是一个不断提升、训练和积累的过程,和天生无关的时候,他却立刻反驳我:你别说了,要真是这样,那大家还不都成作家了!这玩意,跟天赋有关!
听他这样说,我便不再辩驳了。即便我列出ABC理由来证明他说错了,只怕他也不会认输,只会找出更多理由辩赢我。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涉及到基本归因偏差效应,简单说。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这种情况呢,不只发生在我亲戚身上,在生活中、职场里比比皆是,不管是同事间观点不统一的时候,还是领导批评你的时候,对方话还没说完,你的习惯性防卫就启动了,导致自己根本不能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呢?
1、摒弃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
什么是红灯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我说的才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
就像我上面写到的例子,我还没开口说两句话,我的亲戚就开始辩驳了,他根本听不进去我说的话,遇到不一致的观点,根本不是仔细听完、反思一下自己,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
什么是绿灯思维?简单说就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者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呢?
还拿上文的案例来说明,假若我的亲戚拥有绿灯思维,那么他听到我的话,可能这么想:嗯,他的观点虽然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样,不过仔细思考一下,他说的一定有对我有用的地方。比如,很多还没我聪明的人也成为了作家,这根天赋的关系确实没那么大;而且假如我若努力点,去学习一下相关的技巧,应该也确实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看到没有,当这么思考的时候,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助益,获取更多的知识面,思考更加深入!
2、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比如,别人同我开会讨论时说:“王哥,你上次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思考我的项目是不是很烂,他说得对不对;相反,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指责我,我就会回击:“胡说,你做的项目才烂!”这样,我把别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简单言之就是,你就是你,你的观点/行为就是观点/行为,二者不是一体的,要区分开来,不要把对你观点/行为的质疑,视为对你本身的质疑和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