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河南话饥。
在中国大多数地区,都会用饿来表示饥饿。但在河南,说用饥表示饿。
其实在古代的说话习惯里,“饥”是不及物动词,可以说人饥了,比如“牛困人饥日已高”。
“饿”是及物动词,可以说“饿殍遍地”。又如《西游记》第八十七回:放快些就是,我们肚中饥了。
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03
诗情画意 / 河南话
看到这是不是已经觉得咱们“大河南话”高攀不起了,别急,刚才咱不是说河南话是正经八百的“雅言”吗?
你还别说,咱河南话那可是“根正苗红”的高雅、文雅,大雅!河南话到底有多古老、多高雅、多文艺,不信你看!
很多河南话里都有唐诗宋词的诗意。
河南话里,把船桨叫做棹(zhao)板,“棹”意思就是船桨。
苏轼《赤壁赋》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元好问《浣溪沙》里的“一片青天棹过”,还有宋词里出现的“一棹泛舟湖心”。
棹板属实高雅。
咱河南话说“这边、那边”的说法是这ciang、那ciang,或者变音为“这qiang,那qiang”,听着怪土是不?实际上写出来是“这厢、那厢”。
“小女子这厢有礼了”
“这厢是喜结连理、那厢是含恨归天”
“这厢是梦梅恋上画中的仙那厢是丽娘为爱消香殒碎”
……
再听“这ciang、那ciang”不土了吧?
再问你,在河南“犄角旮旯”叫什么?答案是:glo儿。没错,这是一个古音,其实写作「阁」。
那么外面的街上,河南人会怎么说?mer上,也是个儿化音,古音写作什么呢?“陌上”!
“陌上人如玉”“陌上花开”“寻常陌上”“陌上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