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文天祥
- 辛苦遭逢起一经: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 干戈寥落四周星: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干戈,指抗元战争。寥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 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絮,柳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萍,浮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 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9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汗青,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 峰峦如聚:(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峰峦,山峰和山峦。如聚,像聚拢在一起。
- 波涛如怒: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 望西都:遥望古都长安。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 意踌躇:思绪起伏。踌躇,想得很多,心里不安的样子,这里有心思重重、感慨万千的意思。
- 伤心秦汉经行处: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8年~8年)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昔日的宫殿,万间宫阙都已化作了尘土。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陋室铭》相关文化知识
- “铭”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例如《陋室铭》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 文中提到的“诸葛庐”即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草庐,“子云亭”是西汉文学家扬雄(字子云)的亭子,作者以这两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虽居陋室但有高尚的品德和志向。
《爱莲说》相关文化知识
-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常被视为纯洁、高尚的象征。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 文中与莲花形成对比的有菊花和牡丹。菊花象征着隐士的高洁,作者认为它是花中的“隐逸者”;牡丹象征着富贵,被作者视为花中的“富贵者”,而莲花则是“花之君子者”。
《三峡》相关地理知识
- 文中描述的三峡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 三峡的地貌特征独特,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水流湍急。它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在水利、航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石潭记》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地处偏远,他在那里生活了十年,期间游览了永州的山水,写下了多篇游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他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核舟记》中的微雕技艺
文中详细描述了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其技艺精湛令人惊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器物等栩栩如生,体现了中国古代微雕艺术的高超水平。这种微雕技艺不仅要求雕刻者有精湛的手艺,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饮酒(其五)》陶渊明
- 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人世间。结庐,构筑房屋。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 而无车马喧: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 问君何能尔:问我为何能如此。君,这里指作者自己。尔,如此、这样。
- 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心远,心远离官场和世俗。
- 采菊东篱下: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东篱,东边的篱笆,这里是诗人以东篱为意象,表达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 悠然见南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悠然,闲适的样子。见,看见,这里有“不经意间看见”之意,体现了一种自然、随性的状态。
- 山气日夕佳: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佳,美好。
- 飞鸟相与还:飞鸟结伴而还。相与,一起。
- 此中有真意: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境,包括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内心的感受。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言,言语,这里指用言语表达清楚。诗人觉得这种真意只能用心去体会,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述。
《使至塞上》相关典故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以“征蓬”自比,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是诗人自指,言其自身漂泊不定,有身世飘零之感。“归雁”是一种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诗人以归雁自喻,暗示自己也是像归雁一样离开家乡,前往边塞。同时,归雁也传达出一种思乡之情。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燕然”用了东汉窦宪的典故。窦宪追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这里诗人用此典故,暗示了唐军对边疆的胜利和守卫,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边关战事的关注以及对像窦宪那样能够建功立业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理想社会内涵
- 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这种理想社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战乱、苛政等问题的不满。
- 桃花源中的社会秩序和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体现了一种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而且人们之间相互帮助,“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展现了淳朴的民风。这种理想社会模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理想社会蓝本。
《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
-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作者先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壮丽景色,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等,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然后在此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既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又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同时,文中还穿*议论,如对“古仁人之心”的探讨等,使文章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深度。
- 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文章中既有大量的对偶句,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又有散句,使文章语言自然流畅,叙事、议论更加灵活。这种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既富有文采,又不失自然质朴。
《醉翁亭记》的“乐”文化
- 《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首先有山水之乐,作者描绘了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其次是宴饮之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描写了人们在宴会上的欢乐场景。还有与民同乐,作者看到滁州百姓游玩的快乐,“滁人游也”“往来而不绝者”等,自己也感到快乐,体现了他关心百姓生活、与民共享欢乐的情怀。这种“乐”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
《饮酒(其五)》陶渊明
- 结庐在人境:居住在人世间。结庐,构筑房屋。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 而无车马喧: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 问君何能尔:问我为何能如此。君,这里指作者自己。尔,如此、这样。
- 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心远,心远离官场和世俗。
- 采菊东篱下: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东篱,东边的篱笆,这里是诗人以东篱为意象,表达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 悠然见南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悠然,闲适的样子。见,看见,这里有“不经意间看见”之意,体现了一种自然、随性的状态。
- 山气日夕佳: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佳,美好。
- 飞鸟相与还:飞鸟结伴而还。相与,一起。
- 此中有真意: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境,包括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内心的感受。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 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言,言语,这里指用言语表达清楚。诗人觉得这种真意只能用心去体会,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述。
《使至塞上》相关典故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以“征蓬”自比,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是诗人自指,言其自身漂泊不定,有身世飘零之感。“归雁”是一种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诗人以归雁自喻,暗示自己也是像归雁一样离开家乡,前往边塞。同时,归雁也传达出一种思乡之情。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燕然”用了东汉窦宪的典故。窦宪追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这里诗人用此典故,暗示了唐军对边疆的胜利和守卫,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边关战事的关注以及对像窦宪那样能够建功立业的向往。
《桃花源记》的理想社会内涵
- 桃花源是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这种理想社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战乱、苛政等问题的不满。
- 桃花源中的社会秩序和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体现了一种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而且人们之间相互帮助,“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展现了淳朴的民风。这种理想社会模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理想社会蓝本。
《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
-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作者先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壮丽景色,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等,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然后在此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既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又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同时,文中还穿*议论,如对“古仁人之心”的探讨等,使文章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深度。
- 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文章中既有大量的对偶句,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又有散句,使文章语言自然流畅,叙事、议论更加灵活。这种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既富有文采,又不失自然质朴。
《醉翁亭记》的“乐”文化
- 《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首先有山水之乐,作者描绘了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其次是宴饮之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描写了人们在宴会上的欢乐场景。还有与民同乐,作者看到滁州百姓游玩的快乐,“滁人游也”“往来而不绝者”等,自己也感到快乐,体现了他关心百姓生活、与民共享欢乐的情怀。这种“乐”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
《望岳》杜甫
- 岱宗夫如何: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呢?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夫,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 齐鲁青未了:它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 阴阳割昏晓: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昏晓,黄昏和早晨。
- 荡胸生曾云: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曾,同“层”。
- 决眦入归鸟: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眦,眼角。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 会当凌绝顶: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绝顶,最高峰。
- 一览众山小: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一览众山小,此句化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 后不见来者: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 念天地之悠悠: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独怆然而涕下: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
《马说》韩愈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他对马的识别和评价能力极高,经他相中的马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因此被人们尊称为“伯乐”。这句话强调了伯乐对于发现千里马的重要性,暗示了人才需要有识之士的发掘和赏识。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祇,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奴隶人,指地位低下、不识马的养马人。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不被正确对待的悲惨境遇,反映了人才在没有得到赏识时被埋没和浪费的现实。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食,吃。这里的“食不饱”说明千里马没有得到应有的饲养条件,导致它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才美不外见”则强调了即使千里马有优秀的才能和品质,但由于外在条件的限制,无法展现给世人。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食,同“饲”,喂。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这里描述了人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千里马,进一步强调了人才被错误对待和不被理解的困境。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求学精神
-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他“幼时即嗜学”,尽管家境贫寒,没有书可读,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通过抄书来获取知识。在求学过程中,他不畏严寒,“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去远方向名师请教,即使“足肤皲裂而不知”,依然坚持学习。这种刻苦勤奋、不怕困难的精神,为后世学子树立了榜样。
- 宋濂还具有尊师重道的品质。他对待老师非常恭敬,“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他的这种态度体现了古代学者对知识和师长的敬重,也反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