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则继续负责由《何以为膳》改成的《鱼羊为鲜》,直到最后完成。这里特别要感谢沈鹏飞导演,他曾经负责《水冷鱼鲜》那一集,并做了相关调研。
《鱼羊为鲜》最后那个烤鱼的故事,就是沈导通过调研获得的题材。但愿我的讲述没让他失望。
不想说“为这部纪录片效力是我的荣幸”这类客套话,但我真的很愿意跟大家讲,这恐怕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一次工作经历,因为我酷爱吃肉。
在调研期间,我跟阿布德吾力两个“肉食动物”,一路名正言顺地大块朵颐,实在过瘾!
▲炒羊杂
本集的内容,都是痛痛快快吃出来的。为了有备无患,我们调研(吃)的内容量(肉),必须超过一集能装下的程度。所以,被品尝的美食,有一些最终未能选入片中。
现在要写导演手记,正好可以把一些没用上的内容讲出来。很多美味总算没白吃,调研经费也算没白花。
精河有个叫“肉饼子”的美味较为出名。这个肉饼子并非当地的独创,阿布德吾力跟我说,他们维吾尔族有一种家常食品,叫“果西馕”。
“果西”即肉的意思,“果西馕”可以理解为“有肉馅儿的馕”,其实就是肉饼子。新疆各地肉饼子的做法略有不同,但馅儿一般都是牛肉,还要加一些羊尾油。普通人家做肉饼子是煎,餐馆里则是炸。
精河最有名的肉饼子店有两家,我们首先去的那家叫“奔跑的肉饼子”。“80后”的赵光露既是老板又是厨师。
他早些年开“农家乐”,跟维吾尔族厨师学会了做肉饼子。他还送过外卖,背着肉饼子大街小巷地跑,后来就给自己的餐馆取了现在这个充满动感的名字。
赵大厨是汉族人,他做的肉饼子依然保持着清真的特色,不过吃起来缺少一点牛羊肉的风味。他告诉我们,他的顾客有不少是来自中国南方的游客,大多数人不习惯吃牛羊肉。